春节假期虽然已然是过去式,不过春节档的电影因为逗留在老人家里,所以一部也没能看上。最最后,根据同学的推荐,外加上与父母一同去的考虑,选择了“刺杀小说家”而不是“你好,李焕英”。
我对家人总有一种不舍的感情,我担心他们的身体,担心他们的情况,但是又不想表现出来,所以这种亲情的电影我是一定不敢去看的。最后敲定了这部小说家,也是因为有众人安利,外加我本身学科与这个电影的后期十分相关,让我对此也颇感兴趣。
电影结束之后,我觉得剧情上并没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反倒是赤发鬼的面部制作,以及那些神鬼文化让我想多加琢磨。待我跟同学交流之后,他给我发了一张截图,是关于这些人物以及事件在zz方面的引申含义。我看了之后觉得也像模像样。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影评说它是过度解读好像也不是这样。但是如果你直接看,却也不会有这般想法。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看事物的角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只不过,平常人看到这些不要把它当作圣意和正解,就是一种观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