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父亲那一代人,四十多岁看上去总是那么憔悴,面色如这核舟的颜色,显老但不衰老。常年劳作,岁月蹉跎,烙印般的皱纹依旧健康的躯体,岁月如舟,如这核舟上的老者。老者是李日华?是苏东坡?不,是李日华记载的虞山王叔远,王叔远是伟大的,只有伟大的作者才会雕琢自己,王叔远用生命雕琢了自己,也雕琢了历史。
核舟不用我多去解析他的精巧,我并不玩核舟,奇技淫巧,非我所求。我只是喜欢那个老者,一脸祥和,与世无争。生命的意义不仅仅看一个人的如日中天,富贵之时,左右逢源,也是人之常情。就像每次聚会,聚会时间总是很短,散去的时候,一个个或许心满意足,或许意犹未尽。我总是很感伤,相见时难别亦难,索性,有时候不如不见。
这几幅图都是父亲大人端午节所摄,父亲曾经像山一样的爱护我,眼前这景象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有时候我都惊叹自己二十岁前的记忆力。虽然现在也还阅读,也还世故,可我总是记不住一些事,哪怕阅读时不认识的生字,即使三番五次查阅字典也往往无法记住,那堪俗事考验人啊!这条河是我家乡的母亲河—青弋江,它从黄山下的黟县流域旌德,泾县,宣城,南陵,由芜湖入海,不大也不长,流域三百余里,可是称为江,青弋江。
每一年端午节青弋江都会有龙舟赛,小时候经常我是坐在父亲肩上穿越于青弋江的,父亲就这样驾着我看龙舟比赛的,两岸人很多,坐在父亲肩上总能看得远一些,清楚一些。
青弋江两岸分属两个县,民风民俗基本差不多,语言上分属多个语系。历史以来,人文荟萃。青弋江水系发达,在陆路交通不是很便利以前,青弋江航运还是享有天时地利之优。徽州的山货,黄山的茶叶,泾县竹木无不从青弋江走向各地。曾是皖南竹木最大的市场,如今也凋谢在历史的大发展中,世界大势如青弋江水浩浩荡荡……
这片深蓝的水域孕育了灿烂的吴楚文化,每一年的龙舟,龙灯照亮了两岸夜空,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漂泊多年,何时能够做个闲人,不如归去,渔樵耕读。朋友说家乡蛮好,何必远行?想起儿时的天空,也是无际的湛蓝,漂浮的云朵懒懒的。这片天空下那个少年昨天还在说:“我小时候无大志。”谁曾想过远行,谁曾想过来到这里。这不天天还在做些无用的事,写些无用的文字。看别人总是老了,总是觉得自己像个孩子一样,可是孩子也大了,给予不了什么与他,只是活在自己的梦里,过一会我想刻一方章,印文是:清白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