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怀念叫轻松:妈妈,永远快乐地幸福地在一起

今天读到了,不,是听到陈天兹对她的姑姑三毛以及姑姑的妈妈她的奶奶的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勾起了我对自己母亲的轻松回忆。

李老师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是一样的,除了管好自己孩子的“胃肠”以外,最重要的母亲影响到了孩子的“大脑”。

李老师姐妹们一共四个人,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李老师在家老小与长兄相差18岁,当时就相差一辈人的年龄。

那个年代,儿媳妇和婆婆一起坐月子的现象是屡见不鲜,不足为奇的。

但是这个现象在我们家族没有幸运的降临。

李老师的爷爷是文盲出生的土豪。就是当时的除了资本家以外的地主。

地主家的后代的孩子们的读书、就业以及婚姻都受到了当时政治因素的残酷的影响。

具体的说李老师的大哥结婚就在他30岁的时候,而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是在20岁左右结婚的,所以生孩子也比较晚。

李老师的妈妈是一个善良,勤劳,有主见,有体力的女性。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总是让孩子认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

母亲这种文字上的认识,影响他们家族几代人。

李老师大哥的儿子、女儿、儿媳妇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自学取得在自己能力范围类的最高文凭。

李老师姐姐家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更是一个赛过一个。姐姐给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她就立下了豪言壮志:

文凭最好是本科及以上的。

天髓人愿,儿子找到的对象的文凭就是研究生毕业了。在科研领域是一个领头羊,在不断地深耕所在的领域科研项目。

女婿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在职研究生,而且是顶呱呱的一流名校。工作能力在单位上是一人之上的。

李老师的姐姐在60左右,自己开办了启蒙国学学堂。

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其决定作用的是女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