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学习《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愽,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译文: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善辩,善辩的人不善良。真知道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是真知道。圣人无所积藏:施利于别人,自己却更富有;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因此天之道,有利于物而无所损害;人之道,有所作为而无所争夺。
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从仁义的角度来看,看上去木讷笨拙的人更胜于巧言令色的人。真实如一件“丑陋”的外套,有时甚至可能还有几分带“刺”,最不容易被人所接受,因为人都爱听好听奉承之言,哪怕是假话。华美的语言一如“皇帝的新装”,穿上的人都以为可以遮住灵魂的丑陋。
获得真理的人不一定都是知识很广博之人,简单纯朴更接近于“道”,佛家有种说法叫“所知障”,喻指执着于理论知识的追求,反而障碍了本有的清净智慧。真正广博的人,指的是那些通过证悟获得真理的人,没有理论套路,只有智慧之光。六祖慧能,不识字,自然看不懂经书,但他却在实际修行中了悟到真理,最终获得证悟。
圣人具有一颗利他之心,他们不会集聚财富,总是给予和付出,反而令他们更加富有,自然之道中给予就是得到,付出亦是回报。类似于相向而行之力,总是会相互作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都不足以表达乐于奉献的力量所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然,给予者以富足之心态播下的是丰盛之种子,若以匮乏之心被迫付出,也将会收获贫乏之果。
当受欲望之心驱使时,总是希望得到而不愿失去,只想收获而不愿付出。世人都爱貔貅,因为只进不出,殊不知其能量属于堵塞状态,再者这世界哪有恒定不变的状态,真有只进不出,不流通的状态也等同于死水一潭。爱也罢,金钱也好,都是一种能量转化的形式,需要流动起来才会生机萌发,创造更多的可能。
那些因为“破财”而到处去算卦求解的人,不如乐意而主动地付出与给予,横竖都是要出去的,不如以富足者的心态去播下一颗丰盛的种子,总是会有开花结果的时候。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有的付出都会以另外的方式再回来,放下那些“给出去就没有了”的匮乏与恐惧,大胆地给出爱,勇敢地给出财富……必将收获爱与丰盛富足。想要什么就给出什么,这就是自然法则。
能不能放下恐惧,是能给出的关键所在,所以,多去看看内在,到底恐惧的是什么?找到那些根源性的存在,去与之和解。总不能因为害怕,就放弃了努力!是的,所有这些都是写给自己看的。
终于啃完最后一章,九九八十一。忽然想到《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说的难道不是我们每一次战胜自己内在恐惧的过程,那些妖魔鬼怪难道不是自己内在恐惧的化身。说到此,何时能走上向内探索之路,穿越恐惧,何时开始走向生命的解脱之道。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愿能清醒地活着,于每一天每一个当下!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