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太子丹不是个好导演,但确实是个好演员!

[出处] 资治通鉴·秦纪·荆轲刺秦
(原文)
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wu)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译文):
燕丹安排荆轲住在七星级酒店,每天上门拜望,少不了安排,(此处省略一万字)等到王翦灭赵消息传来,燕丹怂了,想让荆轲即刻去秦国。荆轲说:“现在没有能取信于秦王的办法,去了没法接近秦王,如果有樊将军的首级和燕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我就可以接近他然后依计行事了。”燕丹:“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这么做呢?”于是荆轲单独去见樊於期:“秦王对你够狠的,父母宗族尽皆被诛杀,现在还要以千金、邑万户来要你的头,你有什么打算?”樊於期叹息流泪:“你有什么办法么?”荆轲:“我想要你的头进献秦王,他必定会召见我,到时我左手抓住他袖子。右手直刺他的胸膛,那时,将军大仇得报,燕国被其欺负的耻辱也就消除了。”樊於期:“这正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于是自杀。燕丹听说后,爬到尸体上痛哭,然事已至此,就用匣子把首级装奁起来。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匕首,让工匠以毒药淬炼,用人来试验,见血封喉,全部当场毙命。然后做好一切准备,又让秦舞阳做荆轲的助手,一起赴秦。

(解析)
三个人在同一件事上处在不同的位置,考虑的出发点不同或者说角度不同,但一眼看到事情本质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以每个人的决断都很快,下面对每个人心理计算做一个复盘!
先说燕丹
一、先看历史背景,王翦灭赵,是他等待的时机,使他立即展开刺秦的行动,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给荆轲最好的待遇,每日拜望,这都是为行动做了的足够的铺垫。
二、其次,即使荆轲要求用樊於期的头,注意他说的是:“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这里面两层意思,一是樊於期走投无路,因而无论怎么处置他都是手拿把掐,二是我不忍心,就是说事必须做,但不能我去做,毕竟太子殿下还是要注意舆论的影响;(其实樊於期来投奔时,就已注定是燕丹的一颗棋子或者说弃子了,只是在等待使用的时机)
三、眼线告诉他樊已自杀,跑到事发地爬到尸体上痛哭,做一场秀,顺水推舟拿首级
四、事先早就为荆轲准备好了淬过毒药的匕首,并且试用了数遍,保证全部当场毙命
五、让秦舞阳做助手,一来监视荆轲,二来荆轲失手秦舞阳来补刀
(太子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啊)没有个好演技,没有厚脸皮,这活着干不了啊!

再说荆轲
一、开始时待遇再好,但不等于关键时刻不能跟老板再要条件,(很多职场人都不明白这一点)要条件的同时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杀秦王就必须要接近他,要接近就必须要得到足够的信任,怎么换取信任,仅仅割地是不够的,秦自建国以来,未战败而后投敌者,所以樊於期必须死,这是他苟活于世的最后价值,所以荆轲提出此要求事,燕丹只是说:我不忍心,而没有说不能杀。
二、既然给燕丹打工,所有条件老板都答应了,那么脏活累活要命的活就得干,杀樊於期就是脏活,必须要他出面,还不能暴露燕丹的意图,所以荆轲私下找到樊,说了那番话,“1秦王对你够狠的,父母宗族尽皆被诛杀,2现在还要以千金、邑万户来要你的头,你有什么打算”,先看第一句,对你够狠,父母宗族尽皆诛杀,两层意思,一是说老樊你在世间没啥念想了,二是但仇得报啊,第二句意思是,老樊啊,杀了你尚、赏千金,封万户侯啊,赏金出到这份上,想杀你的人太多了,你在哪也不安全,燕丹这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你死了谁帮你报仇啊
三、让樊於期死,再次提出解决方案,老樊啊,横竖是死,让别人杀了,仇报不了,你就死的没有价值了,秦王一直想要你死,你也想让秦王死,而能杀秦王的只有我,我杀了秦王你的仇报了,燕国受的屈辱也消除了,你来燕国这么长时间了,也该做点贡献了,所以你麻利点,别让我费事了

最后看樊於期
一、樊於期是明白人,在第一轮谈话完毕就问荆轲:“你有什么好办法?”,其实就是说,你能帮我报仇么?如果能,给个方案,看看靠不靠谱!
二、荆轲在第二轮说完方案后,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我认为也是两层意思,一是日思夜想报仇,二是自己最终难逃一死
三、樊於期不得不死,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可以回想下,他是兵败后,只身叛逃到燕国,身败名裂,即使不选择自杀,荆轲也会把他杀了,两者对比显然自杀的名声更好,况且依当时形势看,荆轲这个方案是杀秦王的唯一选择。

综合来看,三人都是深谙人性的高手,经过谈判,达成了各自利益的交换,燕丹杀秦王为的是国恨,樊於期自戮赴死为的是家仇,荆轲舍身刺秦为的是取义,三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历史是故事,故事都是戏;
戏里有门道,戏外是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