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五月)

每次与优秀的人交往过,或读过一些好书之后,我们就会发表一些感叹,反省一下,表一下决心:不要太自我,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要沉着有主见,不要急于表现自己;与人相处时,要懂得尊重对方,要学看别人的优点,会聆听,善接纳。可在实际相处中,却总是喜欢独奏式的自我表达,驳斥别人的观点,抢话头。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你读过的书,会反映在你的言语内容、行为举止及方方面面的处事方式上。

我们喜欢和有涵养,有智慧的人相处,当然,这种涵养绝不是表面形式化的东西,它里面包含着的对人世的善意,对人与事的理解与包容。这种智慧也不是急智尖刻的风趣,具体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他们善于与人合奏,不自说自话,随意评判别人,或强烈的驳斥不同的观点,引起恶意的口水战的,他们即使提出反对观点也是客观、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他们不轻易武断的下结论,他们乐于倾听,用平凡隽永的语言表达理性的观点,向他人提出中肯的建议。

就像有一类作家,他们因理解而善于沟通,文字中都透着一股子涵养,用语轻松平和,绝无华丽辞藻的堆砌,词语朴素、简洁、易懂,娓娓道来,就像与一个亲切的长辈或同道的好友在聊天。因为本身知识渊博,涉猎范围广博,思维活跃,善于积累与思考,练就了他们对知识极强的驾驭能力,打破了文理哲跨领域的界限。在与读者分享时,自然的就把高深的科学知识与哲学理论,用生活中浅科学的常识与平时的例子柔和在一起类比讲述,化解理论的高深与艰涩,因为是一种沟通式的解说,偶尔也会插科打诨,却绝不是尖刻的风趣,而是善意的幽默,读者读来轻松愉悦,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知识,领悟到一些看似枯燥的科学要旨与精髓。

以前读过一句话,好像是说:科学的精神就是把深奥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这需要深厚广博的学识,也绝对是需要宜人的涵养来打底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 最近,我读了汪曾祺...
    刘小麦故事阅读 4,845评论 5 27
  • 毕加索说: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这点我真的不能再赞同,问题是等他们长大后是否能继续保有艺术灵感!在长大过程中家庭和...
    喵了个喵__阅读 555评论 0 0
  •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它的优点很多,目前也被越来越多的写作爱好者,撰稿者广泛使用。看到这里...
    bycall阅读 65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