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我还是一名苦逼的中学生时,考试成绩总是起起落落。
这次考试考得好了,下次名次就会一下子降很多。这次考得比较差了,下次就会考的比较好。即使数学成绩那么差,居然也会有名次起伏。(这在我看来简直是世界第nnn大奇迹!有谁会比从来不做数学题的人数学成绩还差呢?)
一直以为原因在于骄傲自满心。
考得好了,就自满了,翘尾巴了,不好好学了,so下次考试就会名次大幅下滑。下滑的太厉害了,老师的唠叨和爸妈的口水(偶尔也有巴掌)齐飞的时候,我就会夹紧尾巴做人,努力一阵子,下次就可以继续悠哉了。
2
现在,我是一名更为苦逼的中学教师。
学生花样百出的复制我当年起起伏伏的故事。
而我,就像我当年的老师一样,学生考得好了,课堂上大大表扬一番,发各种不同名目的“小红花”。学生考得差了,严肃的找谈话。有时字词默写错了,罚写五遍十遍也是常有的事儿。
学生下次考得好了,我以为是我的激励手段起了作用;学生下次考得差了,我就以为是他骄傲自满了。(哈哈,这就是典型的成功归结于自己,失败归结于他人)
3
这么多年,我以为这是一套能自洽的解释。最近看《思考,快与慢》的附录a才突然发现了一个概念叫做回归平均值现象。
用书里原话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假设变量X和Y有相同的分布。如果你挑选的X的平均分数偏离了X的均值K个单位,那么,Y的平均分通常偏离Y的均值的程度就会少于K个单位。
这说的是啥?
以我一个文科生的朴素理解,假如考好和考坏的几率差不多。这次你考试上升了15名,你就会有一个隐形的-15名的均值偏差,下次考试会均回来。
均值回归,开始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气温、降水),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
根据这个理论,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均值回归的规律一定会出现:涨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下跌;跌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上升。
原因是自然界有惯性作用;社会现象中,比如股价房价领域,有心理作用、投机作用。
4
无论是在社会交往中,还是训练中,表现的好都会有奖赏,表现的差也会有惩罚。
因此,我们的行为最有可能在惩罚之后得到改进,在奖赏之后变得更坏。这其实就是一种回归现象。但是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种偶然性。
不能理解回归平均值效应会导致人们高估惩罚的有效性,低估奖赏的有效性。
比如,作为家长,这次孩子成绩考的不好,你批评了孩子,下次他考好了,你会觉得批评很有用。这次考好了,你奖励了一台PAD,下次又考差了,你会不会恨不得把PAD摔了,觉得自己对孩子奖励太多了呢?
康德曼说,大家不会注意回归性主要是因为奖赏与惩罚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就像我曾经把学生成绩的上升与下降,归结到惩罚或奖励的结果一样。
那么,现在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理解了回归平均值效应,我是不是能判定教师对成绩的反馈没有用呢?
如果真的没有用,那面对考试,教师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