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个小孩子》读后感

"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我很熟悉。还记得当自己刚踏上讲台时,就听到了这句话。现在,再次重温这句话时,不禁感慨颇多。

我想,广大教师队伍中,大部分老师都希望能成为像陶行知那样勤勤恳恳的好老师,而不是成为百姓唾弃的"糊涂的先生"。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却出现了伤害孩子们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陶行知的那句话已经道出了其中一个很重的原因——用不同的眼光对待成绩不同的孩子。

在每个班级中,由于孩子个体间的不同差异,出现了老师们眼中的优秀生与学困生。对于优秀生,有的老师简直是爱屋及乌,不管他们做了什么,在有些老师的眼中,他们是那么的可爱,哪怕犯了错误,也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对待学困生,有些老师因为孩子拖了班级平均分,导致班级排名靠后,老师肯定对他们有意见。于是,冷嘲热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默默承受着冷暴力。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有的老师还会想尽办法给家长和孩子做工作,让他们不要在自己的班级,甚至让他们转学。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学困生他们的心情有多么难过。

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告诉自己绝不可以用那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学困生。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学困生,那样受人白眼的滋味是何等难受。每当有老师在办公室里公然称他们为傻子时,我默默地坐在那里伤心。所以,当孩子们学习有困难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去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就拿我班的宸来说,他的语文成绩在年段里总是稳稳地倒数第一。可是,他的数学、英语、科学成绩并没有那么差。这是怎么回事?我仔细分析原因,与他的妈妈进行沟通,并找他谈心,帮他分析语文成绩弱的原因,还制定了学习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开始,宸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可是,当我每日监督并反馈他作业完成的情况时,他的态度在慢慢地发生转变。一段时间后,他的习作由原来只会写几个字,到后来能写出一段话。我很高兴,在班级里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他听到我的表扬时,露出了羞涩的微笑。在上个学期期末考试中,他进步了,虽然他还在班级最后,可是,他在年段中不再是最后一位了。

学生间有差异,这是客观的事实。我们要因材施教,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中找到信心,并更好地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