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拖延症看上去不起眼,却杀伤力巨大。
有人说:拖延症简直是行动力的绝症,心里痛恨却总是改不掉。
1、拖延症的三个集中表现
(1)凡事总爱找借口
永远能为没有做到的事找到借口,总能找到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缓解了事情没有做成的焦虑和自责,是拖延症最好的搭档。
(2)“完美主义”
看上去总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达不到标准,只好一拖再拖。
完美是相对的,完成任务是必须的,如果和完美有一定差距,就别拖了,先完成再完美。
(3)时间观念差,却不承认
口头禅:“慢慢来,反正有时间”,最后却经常因为时间不够而紧赶慢赶敷衍完成任务。然而,赶出来的事情,质量能好到哪儿去呢?
案例:1989年埃克森公司邮轮触礁,原油泄漏事件。
2、爱拖延的原因
(1)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约束的毅力
懒散、颓废、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人,特别喜欢找借口推脱。
(2)不够自信,内心夸大工作难度,越想越怕;又或者盲目自信,错误预估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
(3)做事不专注,容易被打断,被无关紧要的其他事情吸引注意,主要任务却未完成。
3、知行合一,克服拖延症
(1)最先完成困难的事情,并形成习惯
要确保有效的工作,必须先做首要的事情,而且要专一不二,不被打扰。推荐《有效的管理》
不拖延的人,都有迎难而上的劲头,特别擅长分解任务,把看似高难度的任务拆分开。
面对分配的陌上任务,需要冷静,耐心梳理,普通化之后,再做。
(2)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精确预估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合理安排进度,并严格执行
精确预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并设置合理的完成期限,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完成步骤,列出计划,严格给自己设置完成时限。
(3)培养立刻行动的能力,提升效率
歌德说过,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
也有人说,不出发就永远不会到达,避免拖延的最好办法是现在就做。
完成过程,时刻牢记最重要的先做,否则每一步都会被打乱,又被动的变成了拖延者。
个人时间管理分享
(1)研二开始,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试验过一遍,具体做法就是:找一张纸,写出试验流程和每一步试验所需时间和需要用到的试剂;然后大概大概看一下,需要现配的试剂和做的时间,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第二天,直接拿着这张纸,去实验室开始着手做。
毕业后,我把这个习惯延续下来,每天上班前或前一天下班前,大概看一下当天/第二天那些事情需要做,列一个清单,再排序。
(2)当手头任务太多时,我会按照截止日期和重要与否排序,遵循“轻、重,缓、急”原则;但是跟作者不同的是,同等条件下,我更喜欢先处理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容易的事情处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完成后,就可以从清单上划去,看着清单上的任务越来越少,会比较有成就感、有信心。
感悟
(1)遇到困难的任务,试着拆解,简单地说就是“化整为零”,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2)先完成任务,再玩,玩起来才能安心;不然,就会影响心情,玩的时候还在记挂着任务,玩的比较纠结。
(3)时刻对工作保持积极和热情的心态。
(4)“滚雪球效应”:任务一直拖着,就像滚雪球一样,时间越久,滚的越大;雪球滚的越大,想要做的决心就越小。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
(5)关于专心一致:做事情之前,先整理好思路,再开始做,中间不间断、不被干扰,效率会很高。但是,一旦中途被迫中断,再回来着手做时,需要重新整理思路,特别浪费时间,这真的特别令人崩溃!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