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承认感受源于自身 今日感悟:我们可能会因为其他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刺激产生不同的感受,但是这些绝对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是源于自身的。但是我们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我在高中时,即将放假的时候老师临时又添加了许多作业,我说,老师作业布置太多了,我很生气。其实这个就是通过只提他人的行为来掩饰自身与感受的关系,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老师布置作业太多了,我很生气,因为我的假期的空余时间变少了。再者,小时候,妈妈总是说,你不听话,妈妈很生气。我们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指责语气而感到内疚,但是却还会再次不听话。你不听话总是瞎跑,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想要你平平安安的。这种就是采用了NVC强化了妈妈自身与她的感受的关系,来达到沟通有效的目的。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效果。
2关键词: 有效的表达感受与需要 今日感悟:人们一直相信着各种各样的“正确思想”,不考虑自身或者别人的感受,那些思想便是参考的标准。渐渐的,我们的心灵都被压抑了,不会再去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是开始信奉着,别人期待我们做什么。久而久之,我们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遇到一些不符合自己感受的事情时,我们的反抗也基本上都是提出批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这样很难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因为对方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我的好朋友除了我还有一个朋友,他们两个也会约着吃饭,一块儿玩。她一点也不在乎朋友,我很难受,如果我这样说,很显然不仅她可能体会不到我的意思,我们两个肯定会产生隔阂。 反之,我直接说出感受与需要,你经常和她一起玩儿,我很吃醋,我想要加入你们。这样反而就很简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好文节选: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