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我的精神导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识毕淑敏老师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读她的《昆仑殇》被深深震撼到了。她用质朴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在艰苦的环境下,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为了更好的保卫家园进行的一系列残酷训练。当中有日常生活的欢笑、有战友牺牲的悲伤,也有对人性的沉重思考。

通过《昆仑殇》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浩瀚残酷的昆仑山相比,我们生活的地方简直就是天堂;和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相比,我们现在经历的困难不值一提。当时就特别佩服作者,作为到西藏阿里部队的第一批的五个女兵之一,肯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

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很多作品,像《雪山的少女们》、《红处方》、《拯救乳房》、《女心理师》......

柴福善说毕淑敏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是的,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带给我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指导着我的生活方向,是我的精神指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红处方》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深夜,我守着一盏残灯,坚持要把这本书读完。我想看看那些染上毒瘾的瘾君子们,最终是不是获得救赎;想看看简方宁的新药方是不是有效;想看看庄羽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结果越看越心惊,心惊的同时内心无比的绝望:军医专业的简方宁院长有着冰清玉洁的灵魂,处处想把染上毒瘾的瘾君子们从泥潭里拉上来,结果却被自己救治的病人暗设机关也染上了毒瘾,这是怎样的一种阴暗心理,人性竟如此之变态丑陋;纵然深知毒品之害,有着专业知识的简方宁院长在染上毒瘾之后,竟也陷溺毒品而无法戒除,最终以自杀的方式去殉神圣的事业,毒品究竟是一种多么可怖的东西,让人沉沦,永世不得翻身。

《女心理师》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因为它让我迷上心理学这个神秘而又科学的领域,最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破除了少年时贫穷造就的那颗敏感、自卑的心,成就了我以后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了文字的力量,她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样深深地影响着我。毕淑敏老师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在从事了医学工作20年后,毕淑敏老师又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然而到1998年,在毕淑敏老师46岁时,又突然把写作放下了,去北师大读了心理学硕士。没有强大的人生信念怎会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只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才会造就出那样发人深省的文字吧!

王蒙这样说她——“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鸿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确,她就是这样一位热情而悲悯的人,用她的文字,用她的每一部作品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开出心灵处方,直到现在她说的“爱自己的能力,加上爱生命和爱他人的能力,并且完全接受人是不能永远存活于世的这一事实,这就是幸福的基础。”一直被我奉为人生信条。她说的“一个自尊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他在人际交往中是自然的,开放的,坦诚的,透明的。”一直指导着我如何跟他人交往。

感谢您,毕淑敏老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开始接触毕淑敏的作品是在大一的时候,某天在学校的段锡明图书馆三楼南边的借览室漫无目的的找书,眼睛扫过一排排的书架...
    紫罗兰的欢乐世界阅读 3,435评论 1 21
  • 能把本业之外的写作这件事做的特别好的人,男的我服气海岩,女的我认毕淑敏。同样是过日子,对生活的感悟和认知真有那么大...
    晓风拂面燕归来阅读 556评论 0 1
  • 在学校很遗憾没赶上 下次一定补上 八年了 真的一会就八年了 志明与春娇八年了 “張志明,總要在余春嬌變老前長大” ...
    跟幸运阅读 145评论 0 0
  • 最近看同伴一直在追《非常完美》,我也就跟风多看了几期,然而看着看着忽然觉得,怎么画风不太对? 《非常完美》这档相亲...
    千千千千寻阅读 753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