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019】肖毅强:在建筑中实现舒适宜人的生态气候

肖毅强老师

肖毅强老师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主任。

肖老师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向传统学习——地域现代建筑设计探索》,于12月12日晚上8点在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曾呈奎楼118报告厅举行。


讲座伊始,肖老师首先介绍了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华南理工大学的作品“凹宅”

“凹宅”

竞赛的举办地“山西大同”是一座非常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因而,“凹宅”的设计构思来源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大院”。方案将原本内向性的“院落”一面打开,使得整体空间的气质更加活跃,也使得中庭成为阳光房,储能、吸热,可以有效地调节建筑内部的微气候和热环境。除此之外,室内的家具也是保温储热的一部分。


之后,肖老师的讲座内容转向“岭南的传统”,分析了广东传统民居聚落中的“冷巷-院(天井)系统”如何带动风的流动,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以及如何结合计算机模拟和技术分析,体现出广州外廊式建筑中的热缓冲空间、骑楼建筑中的半室外空间独特的物理性能和生态效果。


第三部分,肖老师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的传统”,包括林克明前辈、夏昌世前辈等。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通过空间设计和技术创新,完成了很多生态宜居、节约造价的经典案例,值得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


第四部分,肖老师提出,在新世纪,我们要做建筑的“能源管理”,从建筑的气候学入手,形成“建筑空间系统、结构系统和技术系统”三位一体。


之后,肖毅强老师分享了他的几个作品和案例。

第一个是2005年到2009年完成的从化图书馆项目,探究了如何在造价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建造出适宜、美观的公共建筑。

从化图书馆

这个项目主要采用了遮阳立面、底层架空、院落空间等手法,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甲方和使用者的一致认可。


第二个案例是2002年到2010年完成的华南理工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

这个项目最大的难度在于场地形状较为复杂。肖老师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营造出各个功能空间。在立面上,用疏密不同的遮阳板呼应功能布局和景观视线。


第三个案例是珠江口南沙产业园办公楼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由于造价相对比较宽裕,外立面的遮阳板采用了L型穿孔铝板,也使得室外的景观不被切断,成为连续而又朦胧的画面。

办公楼内部的通风中庭空间十分气派,外围护空间中也有局部打开。建筑内部植物、绿化长势很好,由此可见其生态气候十分适宜。

值得一提的是,肖老师还在建筑一层应用了“飞梯”,意在向前辈致敬。


最后一个案例是南沙产业园消防站

南沙产业园消防站
南沙产业园消防站 室内

这个项目的亮点主要在于剖面的设计,空间的流动、天光的设置、自然通风的引入以及屋顶花园的处理,大大提高了消防队员的工作和生活品质,深受好评。


讲座末尾,肖老师勉励大家,在方案设计中,要兼顾实用地域环境技术,来实现自己建筑学的追求和理想。


注:以上内容根据肖毅强老师演讲内容整理,版权归肖毅强老师所有。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Github上clone一个分支(Google sample): 如果要push到远程仓库 注意由于众所周知的墙...
    CappuccinoBx阅读 3,541评论 0 0
  • 买房就买一手房,千万别买二手房,这可不是广告,是忠告!现在提起二手房这几个字,我还心有余悸,我认为那简直就是电视剧...
    Eileenkk阅读 1,2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