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很多人都因为我的父亲而羡慕我的母亲,虽然我的父亲只是个农民。
我究其原因,觉得是因为我的母亲嫁给了爱情,虽然她当年并不懂什么是爱情。我这样说是因为母亲和父亲定亲的时候只有十四岁,她每每回忆当年和父亲的那场相亲,都会说:当年什么都不懂,你姥姥问我怎么样的时候,我只说了句“什么叫怎么样”,然后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定了亲。
80年代的农村并不富裕,姥姥让母亲和父亲定亲的理由也很简单:首先乡里乡亲、知根知底,其次父亲家开荒地多,种了很多小麦。母亲嫁过来不会再因为没粮食而受苦受累。
外婆一生凄苦,早年丧偶,独自一人带着母亲和姨娘改嫁,受够了没有粮食的苦楚,这或许是她作为一名母亲为子女所作的最现实、最深远的打算,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粮食而顿顿红薯稀饭、南瓜汤。
作为90后的我总是会感叹:老妈你怎么这么没有自主性?却忘记了70后与90后之间有着20年的横沟,我们这是早熟,而母亲当年是青涩。而且,在物质基础都无法满足的年代里,拿什么去谈风花雪月的爱情。
在母亲的眼里,和父亲结婚的前几年,父亲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在和她的日常聊天中,每当说起我出生的时候她就会说:你小时候身体不好,隔三差五生病,总是哭,每天晚上我就披着衣服抱着你坐在床上,哄着你睡觉,你老爸躺在旁边,呼噜打的震天响,夜夜好眠,也不知道来和我换换手。
可是愣头青有一天也会成为体贴入微的大叔。
我12岁的时候,母亲怀孕生了我妹妹。父亲在母亲怀孕期间就辞去了工地上的工作,回家照顾母亲,至今记得母亲怀孕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清晨父亲都会给我钱让我去小商店买新鲜的瘦肉回来炖汤给母亲吃,没有瘦肉就做鸡蛋羹。后来的月子里,母亲半夜里发饿,父亲总会在夜里一、两点钟的时候起床,用煤气灶煮面、煮汤给母亲吃。
母亲生二胎的时候已经34岁了,早年的医学条件有限,她孕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家族遗传性多囊肾体质,高龄产子导致多囊肾的并发症高血压提前到来,多方因素一凑,母亲在生完二胎的第三年就开始生病。
第一次生病时医生检查结果是慢性肾炎,发烧、血尿、腰痛,刚开始发病时母亲不以为意,以为坚持坚持就过去了,后来越来越严重,父亲知道后请假回来带着母亲在镇上的医院里住了半个月。
第二次生病是慢性肾炎复发,母亲连续高烧不退,医生说再这样下去母亲可能会发展成为白血病,母亲说那天晚上你爸爸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的像个孩子。
后来父亲四处借钱带着母亲来了合肥,住院十天。母亲说出院那天父亲带着她去看了火车,那是她第一次看见火车,言语间风轻云淡却带着甜蜜。
第三次生病时是我大三暑假,母亲和回来陪我办助学贷款的父亲说她胸口有个硬块,想去县医院查一查,结果医生鉴定即将乳腺癌中期,这一次父亲放弃了工地上的包活工程,陪母亲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经历六次化疗。
第四次生病是去年国庆节,母亲的高血压引起了突发性的脑溢血,昏迷三天,住院20天……
第五次是遗传性成人型多囊肾病发……
我不知道小学只读了两年半的父亲是怎么在各个医院的科室里跑来跑去,从什么都不懂变成一个医院百事通。我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在一次又一次的病魔面前陪伴母亲度过那些艰难岁月。我只知道,每当我回到医院时,同病房的病友和家属会说:你爸爸对你妈妈真好。
十几年的时光,父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打呼噜、一觉到天亮的少年。
我问过父亲,当年为什么就看上了我老妈,父亲说他也不知道,那些相亲对象里比我妈妈漂亮的有,家庭条件比我妈妈家好的也有,但是那么多人里他就选择了我母亲。
我想这里不适合用什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种文绉绉的浪漫,这里最合适用“缘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或许母亲和父亲的婚姻起于懵懂和对物质的需求,但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这场婚姻成就了爱情,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