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52,尽心章14-37-1》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今天是戊戌年庚申月癸酉日,六月廿八,2018年8月9日星期四。
盍,是何不的意思。狂简,是志大而略于事。进取是指求望高远。不忘其初,是不能改其旧。
这一篇很长,共分七节学习。慢慢学。
万章问孟子,当年,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已经预感到无法在他手上完成行道的目标,因此感叹过:当初,我选择周游天下,本意是为了行道,如今看来,道既不行,我何不回鲁国去啊!我乡里的后学之士,大多资性狂简,志大而略于事,激昂于意气而阔略于事为。可那是一番何等宝贵的气象啊,充其志,直欲进取而取法古人,终身以为向往,不肯改变其初心。志向远大,够狂!且狂得好!完全担得起我传道的期望,所以我想回到鲁国去。对此感慨我公孙丑有如下疑问请教孟夫子:狂士不一定就是高世绝俗之品啊,孔子在陈国却偏偏想要鲁国的狂士,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首先,孔子思狂士,不是他的本心,而是有所不得已而已。孔子曾经说过,如果能得到中道之士授与,这是我的大愿,如今,既然找不到符合条件的人,那就必定是狂者和狷者了。狂者,志向高明,而期望甚远。狷者,持守贞固,而有所不为。得到这两类人,激励他或裁抑他,进到中道的机会就很大。由此可见,孔子难道不想得到中道之士吗?只是不可必得,而此道又不可以没有传承,不得己而求其次,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故乡的狂士。
狂者和狷者,虽未达到中道,但中道以下,就属这两类人是资质最高的了,孔子所想的,哪一样不是为道之心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