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腾攻打李傕的时候,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刘诞都被杀死了(两子为马腾内应)。议郎、河南人庞羲,平时与刘焉友善,便派人带刘焉的孙子们入蜀。这时,原州府所在地绵竹城被雷击引起的大火烧毁,刘焉就把州府移到成都,因背生毒疮而去世。州中主要官员赵韪等认为刘焉的儿子刘璋性情温和,好施仁义,便一同上表请求朝廷委任刘璋为益州刺史。献帝下诏,任命颖川人扈瑁为益州刺史。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叛变,进攻刘璋,战败,逃入荆州。朝廷对益州事务鞭长莫及,只好下诏任命刘璋为益州刺史。刘璋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军进攻刘表,驻守朐。
[点评]
正是刘璋的“性情温和,好施仁义”,后来把益州“送”给了刘备。
甘宁最后投奔孙权,成为东吴赫赫有名的战将。
徐州牧陶谦病势危重,他对别驾、东海人糜竺说:“非刘备,不能保护本州的安全。”陶谦去世后,糜竺率领徐州官民迎接刘备。刘备不敢担当此任,说:“袁术近在寿春,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典农校尉、下邳人陈登说:“袁术骄奢横暴,不是能治理乱世的君主。如今,我们打算为您集结起十万步、骑大军,上可以辅佐君王,拯救百姓,下可以割据一方,保守疆土。如果您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也不敢听从您的建议。”北海国相孔融说:“袁术岂是忧国忘家的人!不过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天的事情,是百姓选择贤能。这种上天赐予的机会,如果拒绝,后悔就来不及了。”于是刘备接受他们的请求,兼任徐州牧。
[点评]
《三国演义》中陶谦的“三让徐州”,是一段令人称道的千古佳话。“三让徐州”生动地塑造了两个人物的正面形象:陶谦大公无私,为了满城百姓不惜放弃手中的权力;刘备仁义忠厚,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愿趁人之危。
但“三让徐州”这样离奇的事情,在历史上并未发生。根据史料记载,刘备确实白得了九州之一的徐州,但没有所谓的“三让”,而是只拒绝了一次。
当时的徐州内部分为丹阳派和本地派,陶谦要死了,必须找到一个能团结大多数人的领导者,才能让徐州既能内部稳定,又能抵抗外敌,保障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比较理想的是引入外援,从外面找个能平衡双方关系,有一定实力又有一定声望的人物。刘备恰恰是合适人选。
徐州牧之职是多少人打破脑袋都要抢的位置,刘备为什么要推辞? 刘备的拒绝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徐州牧之职,这会儿可是颗烫手山药。接掌徐州牧,首先要考虑的是曹操的反应,还要时刻提防袁术。刘备更担心的是:作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在没有得到徐州地方实力派的接纳认可之前,反客为主无异于玩火。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行动。 这时候各方民意代表赶来劝进,又帮他分析形势,最后接受了徐州牧之职。
刘备一踌躇不要紧,《三国演义》中又多了陶谦三让徐州的佳话一桩。
当初,太傅马日磾与赵岐一起奉朝廷使命来到寿春,赵岐严守气节,不肯迁就,袁术对他很敬畏。马日磾经常有求于袁术,袁术就折辱马日磾,向他借所持的代表皇帝权力的符节看,乘机夺走不还,又开列了军中十几个人的名单,要马日磾赶快征召任命。马日磾向袁术请求离去,袁术扣留不放,又要逼迫他担任军师。马日磾悔恨自己失去献帝授予的符节,吐血而死。
当初,孙坚娶钱唐人吴氏为妻子,生下四个儿子,即孙策、孙权、孙翊、孙匡,此外还有一个女儿,孙坚在外征战,把家眷留在寿春。孙策十余岁时,已开始结交当地知名之士。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也英武豪迈,少年早成,听到孙策的名声,便从舒县前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互相推心置腹。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孙策同意,周瑜就把临近道路的一座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周瑜还到内堂去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互通有无。孙坚死时,孙策十七岁,把父亲的棺木送回老家曲阿去安葬。安葬后,他渡过长江,住在江都,结交天下豪杰,立志为父亲报仇。
丹阳郡太守、会稽人周昕与袁术互相敌视,袁术上表推荐孙策的舅父吴景兼任丹阳郡太守,进攻周昕,夺下丹阳郡,将孙策的堂兄孙贲任命为丹阳都尉。孙策把母亲和弟妹托付给广陵人张纮,自己直接到寿春去见袁术,流着泪对袁术说:“我已故的父亲当年从长沙出发讨伐董卓,与您在南阳相会,共结盟好。他不幸中途遇难,没能完成功业。我感念您对我父亲的旧恩,愿继续为您效力,请您明察我的一征诚心!”
袁术对孙策的谈吐举止,很感惊异,但不肯交还他父亲原来统率的队伍,对他说:“我已任用你舅父吴景为丹阳郡太守,你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郡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他们的力量召募兵马。”
孙策就与汝南人吕范、本族人孙河将母亲接到曲阿,依靠舅父吴景,乘机在当地募兵,得到数百人。但他遭到泾县的土豪祖郎的袭击,几乎被杀。于是他再次去见袁术。袁术把孙坚旧部千余人还给孙策,向朝廷上表推荐他担任怀义校尉。
孙策部下的一名骑士犯罪后逃入袁术大营,隐藏在里面的马房中,孙策派人进去当场将骑士处斩,然后,他拜见袁术,表示谢罪。袁术说:“有些士兵喜欢叛变,我与你一样痛恨这种行为,你为什么要谢罪!”从此以后,袁术军中对孙策更加畏惧。
袁术最初应许孙策为九江郡太守,但此后却改用丹阳人陈纪。后来,袁术准备进攻徐州,要求庐江郡太守陆康提供三万斛米,陆康不给。袁术大怒,派孙策去进攻陆康,对孙策说:“以前我错用陈纪为九江太守,每以不合本意而感到遗憾。这次你如果能战胜陆康,庐江郡就真的归你所有了。”孙策进攻陆康,攻下庐江郡府。但是袁术又任用自己的部下刘勋为庐江郡太守,孙策对他更加失望。
[点评]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如果说有的人是乱世豪杰,那么袁术只能算是这个舞台上的一个小丑。他只是靠家族威望势力才继承了一份政治遗产。这个人外交能力以及待人处事这些都极差,况且贪图小利,言而无信,稍有违逆就大动干戈,十足蠢货。
被喻为“小霸王”的20岁的孙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建立未来三分天下的江东孙吴政权的基业。
侍御史刘繇是已故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一向声望很高,朝廷下诏任命他为扬州刺史。扬州州府以前设在寿春,但这时已被袁术占据,刘繇想把州府设在长江以南,吴景、孙贲就迎接刘繇到曲阿。及至孙策进攻庐江,刘繇听到消息后,认为吴景、孙贲本是袁术安置的人,害怕自己被袁术、孙策等所兼并,于是产生敌意,将吴景、孙贲等赶走。吴景、孙贲退守历阳,刘繇派部将樊能、于糜驻横江,张英驻当利口,以防备他们。袁术知道后,就自己委派旧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委任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等率军一起进攻张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