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详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这里“名与身孰亲”的“亲”,意思是可贵;“身与货孰多”的“多”,意思是重要;“得与亡孰病”的“亡”,意思是失去,“得与亡孰病”的“病”,意思是有害。
名声和身体哪一个可贵?性命和财富哪一个重要?得到名声、利益和失去身体、性命,到底哪一个有害?
我们往往能正确回答,但是真正在做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事实是,我们常常为了名声和利益,而奋不顾身。这是为什么呢?庄子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一天,庄子到一个叫雕陵的果园去闲逛,看见一只怪鹊,喜鹊的鹊,这只怪鹊翅膀有七尺多宽,眼睛直径有一寸多长,从庄子头顶擦过,停在前面的一片树林里。
庄子很诧异,这只怪鹊翅膀这么大,却飞不高;眼睛这么大,却看不见人。于是,他拿起弹弓,悄悄跟上去,准备射这只怪鹊。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只蝉,正美美地享受着树荫,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只螳螂正盯着它;这只螳螂只顾盯着眼前的蝉,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只怪鹊在盯着它;这只怪鹊只顾盯着眼前的螳螂,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庄子在盯着它;庄子正看得发呆,忽然身后一声断喝,原来庄子只顾盯着眼前的情景,却完全没有注意到管理果园的人怀疑他是小偷,早就盯上他了。
这个故事很著名,后来有个成语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从这里来的。只不过把“怪鹊”换成了“黄雀”。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人会因为眼前的诱惑,而忘记后面的危险,就连庄子这样的聪明人也不能例外。
那么,人怎么样可以不被眼前的诱惑所诱惑呢?老子给出了办法,他写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说的是,太爱名望钱财,一定要绞尽脑汁,大费身心;而积藏的名望钱财太多,最后失去的必然也会很多。老子这是在劝人们透过名望钱财表面的充满诱惑,看破它的本质。就是绞尽脑汁,大费身心,最后得到的大多数都会失去。
老子接着写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说的是,你知足,你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大费身心,也不需要求人,不需要跟人相争,你自然不会有受辱的机会。
“知止不殆”,说的是,你要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干,什么时候要停止,什么时候要收敛自己的欲望。总而言之,你要知道该在什么情况下停下来,你就不会有危险。
一个人既可以“知足不辱”,又可以“知止不殆”,他自然可以长命百岁,长长久久,此乃修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