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爱情,都说陪伴是长久的告白,人这一生,爱情是属于爱人的,可我们还有亲人,朋友,我们爱他们,却给不了长久的陪伴,那么我们可以给什么呢?
为什么写这个,其实得从最近遇到一些小事说起,昨天和朋友起了一点小矛盾,我心里有点难受,心情糟的要死,回家忘记给妈妈烧水了,结果被她说了两句,说我“乱花钱,不知上班辛苦” 搞的我一脸懵逼,这什么逻辑,但没心没肺的我并没有多想,第二天我反省了一下自己,好像最近是把妈妈给忽视了,也没在微信上和她卖萌聊天了,果然,详细询问下,她身体不舒服,估计是强忍着在上班,回家后我也不贴心没给她烧水,难免数落几句。
人生路上,我们有很多我们所爱的人,还要爱自己。我们不可能时时陪伴,但当他们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来找我们时,可能他们口是心非,但我们不能着急,不要被影响,我们应该耐心一点,因为那是他们虚弱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只是需要一些关心,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找到了需求,问题就好解决的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多数人基本不在为生存和安全发愁,而是需要爱与尊重,每个人都不是超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特别是情感需求。我们的父母也是一样。就像我工作地点的一岁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在遇到台阶时,会向我伸出她的小手让我扶她上去,是那么直接而好理解,大人的世界可能复杂了点,但大同小异。
在这里其实我想讲一下我与父母的关系,我与母亲更为亲密,而与父亲则生疏一些,因为我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时间段,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当时的印象中,高大形象的父亲却没能帮到我,也不在我身边,而功利形象母亲却没有放弃我,直至我慢慢成长,一直陪伴我身边。时至今日,我已有勇气面对,这对我和我父亲都是一种人生中的遗憾。我讲这段往事,只是想说,对待我们所爱的人,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察觉到,去帮助,亦或陪伴。举一反三,我觉得这在所有亲密关系中都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