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或许重要的不是思想

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绝对理性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道理始终都是要塞进脑子里的信息,只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我们被鼓励说“武装你的大脑”,多少人脑子里装得满满但心却是空的。


道理的传播者并不崇高,道理本身才崇高,我们要追求后者。


“这个世界再也不是由抽象的概念构成的,这个世界是由感受系统构成的。你的感受系统越丰富,你通向他人隐秘世界的通道就越多,你说服他人,打动他人,协同他人的路径就越通畅。”

                                            ——罗振宇


感受才是人与人交往的硬通货,所经历皆财富。我们人是被公共性塑造的,是被一个一个的场景下的一个一个的感受,塑造了自己的大脑。自我不是独立完成的,要在对方的注视下,我们才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只有丰富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故事好于说教,残缺的真实胜过完美的想象。


就像看电影 它提供的是你的人格内在化的搜集,你花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时间,在黑暗中整体体验一遍你不可能体验的一种感受,因此人生变得更丰富。


“电影的最大价值是用自己丰沛的感受力去感受一遍我们不可能过得到的人生,然后把它当作一个感受的颗粒收集起来变成我们自己人格构成的一部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让我们有多一套条通道通道穿越到他人的心理。”


我们看到的境界不一定是我们达到的境界。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念着“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可你曾经历过双目对视的深情或思而不得的痛楚?

我们坐在小小的屋子里讨论艺术,可你曾见过艺术殿堂的天花板,感受过身临音乐会的震撼?

我们看着书上的文字,想象世界之大,可你曾感受过在茫茫大草原上,仰望长颈鹿在蓝天与绿海的边界移动时,不禁留下敬畏生命的眼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