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决定只是一刹那,准备却从未停止。做一次决定,需要做好两个准备,一是为该决定不断改变的觉悟;二是不忘初心,一路践行的决心。
最近在读徐中约先生的《中国近现代史》,这是一段充满愤怒、痛心与扼腕的历史,觉得探究最深的痛,才能懂得现代中国奋起的决心,才能更好的理解当下的很多现象。
读到了太平天国这一节,记得高中课本中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是轰轰烈烈的民族运动,内抗清廷,外阻侵略,最终在清政府和侵略者联合压制下失败了,让人为之叹惋。
可是读到本书中对他们的记载,不免让我想到了“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道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指出以往中古历史中出现的英雄都是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罢了,历史中有一大堆。可是千年来却没有出现一个造时势之英雄,因而中国不能耀眼中外。
我认为洪即是梁所说的时势造就的英雄。然而古语有云,厚德载物,个人德行撑不起他的高位,注定是个悲剧。
一、被时势推向历史前台的洪秀全
19世纪初期,北方有俄国,南方诸港口有英、美、法、葡等国的虎视眈眈,鸦片的输入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工业品的输入,打破了手工作坊生产模式,大量流民产生,国内政治、经济动荡,而清政府的腐败又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4次赴考不中的洪秀全,产生了推翻这个让他没有发展前景的制度的想法,碰巧看到基督教传教手册,意外梦境让他自比为上帝第三子,从而加深了推翻清廷的想法。
于是前期利用传教手册,召集了一批信徒,随后像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发布缴文“斥责满人对汉人的压迫,抨击这个异族政权的腐败,号召推翻清政府”,并在土地、制度、社会文化上面比较前瞻性的推出了很多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起义。
在当时的背景下,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压迫百姓,苛捐杂税,对外软弱无知,难以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独立,历史又进入了一次改朝换代的周期;只是,周边外国人的虎视眈眈,注定这次起义,不会像历史中农民起义那么简单。
因而,很多政策和观点提出后,前期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包括长期存在的“反清复明”的秘密会社,以及饱受清廷压迫的贫苦农民。在这样的背景下,起义队伍迅速成长,在宗教信仰的加持下,队伍无往不利,很快横扫南方很多城市。洪也从一名多次落第的贫困书生,摇身一变成为能与清廷相抗衡的天王。
大的潮流下,任何手段只能是加速,抑或延迟趋势的到来,洪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做出了符合时势的决定,便被潮流很快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二、德行撑不起高位的悲哀
他的起因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发展前景,但历史潮流却赋予了它推翻清廷和民族独立的双重任务,只是已经站上了潮流,停下来便是灭亡。
古语有云,厚德载物、内圣外王。不论对外的缴文、口号是多么的义正言辞,个人的德行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和高度。回顾洪秀全太平天国的整个创业过程,看看他作为团队领导所承担的角色,与对应的作为。
传教册子由他最初接触,也是由他推广到最初的领导团体中,从而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小团队。为了更好的招收信徒,他专程跟传教士去学习,并从儒家著作中汲取知识,构建符合他们目的的宗教体系,这一时期,他承担着开拓者、领路人的角色,并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中期,军事、内政治理基本由其他天王负责,洪的主要作为任以教义研究、传播为主,编纂了朗朗上口的三字歌,以及在军队中宣传的教义,这些在队伍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此时太平天国的领地和队伍,已经今非昔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前期的宣传政策和口号也需要逐步的去研究落实,以及明确未来的战略方向。作为最高领导者,他自己没有做,也没有协调和安排好这一切。
后期,团队的内讧,清政府和洋人的进攻,天国岌岌可危,洪却沉迷于享乐,认为自己是上帝第三子,这些事情会自然解决的,实际是一种消极应对。
其实,在太平天国中期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洪的内心起义的初衷,定都南京,应该也算是想尽早享受成果的一种体现。
领导层享受的心思由此引发,当时南京城外还有清政府的南北大营驻扎在外,私有军队湘军、淮军、浙军也已成型,对太平军带来很大威胁,可是领导内部置若罔闻,开始了争权夺势。
不得不说领导人个人的问题,直接引发了整个团队的灾难,这是个人德行与位置不匹配带来的后果。对团队,对个人都是灾难。
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曾国藩,曾是一名符合儒家思想的典型,按清廷要求,从无到有,迅速组建起大军。其身边也聚集了众多优秀的人,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在曾的推荐下成长起来,与洪秀全后来的无人可用形成鲜明对比。
自己的德行与所处的位置相匹配才能安稳,否则带来的就是灾难;而注重于个人的德行,自然就会达到应该达到的位置。正如,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三、这项决议,你准备好了吗?
洪是被历史潮流推向前台的,可能他当初最决定时,并未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意外的把握了趋势,成就了当下;可未曾做准备的他,一没有不断积淀的觉悟,二没有艰苦创业的决心,终被潮流推向了湮灭。
其实当下,讲得最多的也是趋势,在趋势之下,如顺风而行,事半功倍。可是,在握住趋势之前,应该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么?
这个准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德行,是否够的上要达到的位置,如果不够,需常记于心,刻刻谨记,不断积淀,避免到了那个位置却坐如针毡;
二是决心,决议很简单,难的是不忘初心,一路践行。
记得之前听陈韵林老师的“创业的筹划”,他提到创业是一件人身大事,一定要想清楚再去行动,决定很简单,但是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所承受的非人待遇,以及个人和家庭所需要承担压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再者,即使创业成功了,后面也要永远在路上,因为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正如现在众多大型企业,仍担心某一天被时代所抛弃一样。
一次决定,便是一直践行的决心,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