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当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结束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带一盒火柴,走到田畈中,寻觅荒草茂盛的田埂,四顾无人之后,便用火柴点燃荒草,瞬间,一条火龙便沿着田埂蔓延开来,而我们则在旁边欢呼着、跳跃着,偶尔还能有些意外的收获,比如田埂的洞里躲着的小动物被烟熏出来了,比如遗漏的稻子被炸成了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个时候,家长们是不会来责怪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烧过之后,来年春天的草会更茂盛,到那时放牛便有了更好的去处。也有人家,将田里剩下的稻草一把火烧掉了,留下的灰烬便成了来年的肥料。
那时候,小树林里的枯枝败叶也是抢手货,勤劳的人们用着各种工具将这些枝叶带回家,存放起来,便成了煮饭烧锅的燃料,用柴火煮出来的饭格外的香,还有那锅巴、那锅巴汤——“味道好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说法真真切切的被验证了……
田里的主要作物还是水稻,但基本已经没有手工收割的了,大型机械代替了人工,稻草(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了,留下了深深的稻茬,而条条田埂上都长满了荒草,但田埂的作用基本不是用来行走的了,更别说放牛了,它仅仅作为田与田的界线而已,大型的机械来来回回几次,田埂便被破坏的不像样。
这个时候,秸秆是不允许焚烧的,因为出台了关于秸秆禁烧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环保、农业部门都在密集开展督查、巡查、暗访,对于发现焚烧秸秆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不过,现在的孩子们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热衷于去烧田埂了,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玩的手机、平板、电脑。
这个时候,田间地头的杂草,包括小树林中的枯枝败叶也是没有人来收拾的,一切都在朝着“原始森林”的状态发展,但一不小心丢下的烟头、一次不小心的祭祀就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山火,如果风大,山火蔓延的范围可能会很广,因为地面上全是枯枝败叶,遇火即燃。和焚烧秸秆相同,这样的森林火灾也是当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时,便能看到村庄里家家户户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还有那米饭和菜肴的香味,这个时候基本就能判断谁家父母在家,谁家父母出去做事了。
长大后,这种炊烟袅袅便成了一种诗意的境界,反而我们注意的却更少了,只知道到自己的老家时,能闻到那种香气,能感受到那种亲情。
再大些的时候, 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事业,那种炊烟也就成了一种回忆,一种对乡村的追忆。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那乡村间的杂草,不是被燃烧掉,就是被砍伐掉,抑或被枯死掉;那乡村间的林木,不是被砍伐掉,就是被成长掉,抑或被更新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说法愈发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
那烟、那火、那草木,其实,更关键的是那种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