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吃的越来越好了,活的越来越久了,胖胖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老年人面临减肥的问题了!可是,如果要减肥的话,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和年轻人一样吗?哎呀呀,这还真是问题哟!
别担心,这些问题不光胖胖的老年人关心,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也很关心,这不,他们特意做了个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问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为什么非要做个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介绍两个背景知识。
第一个背景知识:肥胖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有害的。(只关注结论,不关注论据的,可以忽略下面一段)。
首先,肥胖的老年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其次,肥胖的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增加;再次,肥胖的老年人失能(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风险增加。
第二个背景知识:减肥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有风险的。(只关注结论,不关注论据的,可以忽略下面一段)。
肌肉的含量与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呈正相关的,而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肌肉流失的问题,很多老年人还存在骨密度下降的问题,而骨密度降低与老年人跌倒导致骨质又密切相关。减肥有可能会加速肌肉流失和骨密度降低。
基于以上两点,进行个研究,探索一下“什么样的减肥策略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合适的?”就很有必要了!
(二)
这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就进行了这么一项研究。
这是一个为期1年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等级最高,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
招募了107名年龄在65岁以上,BMI(身体指数)在30以上(西方人BMI>30诊断肥胖,亚洲人BMI>28诊断肥胖)老年人。
减肥的策论无非节食、运动、或二者都做!因此研究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节食组、单纯运动组、节食-运动组。(不关心方法的也可以忽略下面4段描述)。
对照组:每月随访一次,仅给予有关健康饮食的一般信息,不给予有关饮食和运动习惯改变的具体建议。
节食组:每周随访一次,与营养师以小组的方式会面,对每个受试者处方一个平衡的饮食方案,每日提供的热量比个体需要的热量少500-750千卡,每天进食1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记录饮食日记,由营养师阅读后给予调整。
运动组:给予维持目前体重的饮食建议。但参加每周3次由一名治疗师带领的运动训练,每次训练持续90分钟,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节食-运动组:饮食方案同节食组,并实行与运动组相同的运动方案。
与其他减肥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不是体重的减少的程度,而是体能测试(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PPT)分数的变化。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指标,这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这个指标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残疾、死亡风险都相关。
这个研究的次要指标才是体重的变化、身体成分、骨密度等的变化。
(三)
不过为了理解的清楚,我们先从几个有用的次要指标的结果看起。
经过一年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组体重几乎没有变化,单纯节食组体重平均下降9.0千克,而单纯运动组平均下降0.5千克,节食-运动组平均下降8.6千克。
提示:运动对于总体重的降低并不具有特别的益处。
经过一年的干预措施,对照组脂肪含量平均增加1.2千克,而单纯节食组下降7.1千克,单纯运动组下降1.8千克,节食-运动组下降6.3千克。
提示:运动对于脂肪含量的减低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经过一年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瘦体重(无脂肪体重)平均下降0.8千克,而单纯节食组下降3.2千克,单纯运动组增加1.3千克,节食-运动组下降1.8千克。
提示:节食除可以减少身体脂肪,也可以减少身体瘦体重,而运动可以增加瘦体重,在节食的基础上运动可以减轻瘦体重减少的程度。
经过一年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髋关节处骨密度平均平均下降0.007g/cm2,而单纯节食组下降0.027g/cm2,单纯运动组增加0.013g/cm2千克,节食-运动组下降0.011g/cm2。
提示:在老年人中,节食可能会降低髋关节骨密度,而运动可以升高髋关节骨密度,在节食的基础运动可以改善骨密度降低的程度。
看完了几个有用的次要指标,现在我们来看主要指标。
节食-运动组的体能测试分数改善最明显,其次为运动组,再次为节食组,但三组与对照相比,改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也就是,与什么都不改变的老年肥胖者相比,无论是节食的、运动的、还是既节食又运动的,体能状态均明显好转,而且好转的程度依次递增。
综上所述,虽然从研究的主要结局来看,单纯节食、单纯运动和节食-运动都可以改善体能情况,但节食-运动效果最佳,。
但结合所有指标,建议老年肥胖患者在进行减肥的时候一定要同时使用运动这一手段,来弥补节食对于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取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VillarealDT,Chode S,Parimi N, et al. Weight Loss, Exercise, or Both and PhysicalFunction in Obese Older Adults.N Engl J Med.2011 Mar 31;364(13):12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