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吗?真实的纪晓岚为何一生坎坷,得不到重用?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会被剧中纪晓岚的扮演者张国立所吸引。剧中的纪晓岚,总在时不时地叼着一根大烟袋,不管是上朝议事,还是平时在家,都是如此。这样的情景,不免让人觉得纪晓岚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到底是怎样的呢?他到底有怎样的成就呢?

其实,纪晓岚的一生都是比较耐人寻味的,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平常生活。“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大家都知道,自古英雄的路都非常的难走,更何况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清朝。当时,纪晓岚生活的时代,刚好是乾隆皇帝执政时期。为了统一思想,乾隆皇帝想清除官场不好的声音,便让纪晓岚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是纪晓岚一生的荣耀,但是,这荣耀的背后,却藏着一个学者的辛酸。

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纪晓岚的一生或许就是如此。1724年,纪晓岚出生在河间府献县崔庄。在野史中,名人的诞生经常会伴随奇异的事情,纪晓岚也不例外。当时,纪晓岚的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就出生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纪晓岚的传说,在此不一一列举。

然而,大家肯定都想知道,纪晓岚到底有怎样神奇的经历?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根据清朝人的描述,他“貌寝”、“短视”,换句话说,纪晓岚不仅容貌丑陋,还是个近视眼,个子不高。不过,纪晓岚却比较聪慧,非常好学,对文字比较敏感。

有一年的夏天,乾隆皇帝想给新进的扇子题词,选的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七绝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时,在题词时,纪晓岚不小心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漏掉了。于是,乾隆皇帝看完之后,非常不高兴,便把扇子丢给了纪晓岚,说他犯了欺君之罪。那时候的纪晓岚有点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拿起扇子一看,结果,完蛋了。但是,纪晓岚却没有赔罪,而是缓缓地说:“禀报皇上,这不是诗,是词,让微臣给你读出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就这样,在纪晓岚的口中,一首《凉州词》由诗变成了词。

可见,纪晓岚还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却没有戏弄过和珅,反而在

好友曹锡宝上折弹劾和珅时,从旁劝阻。其实,纪晓岚之所以被塑造成剧中不畏强权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间对他的幽默、正直、机智与才学的想象。

然而,他的做官生涯却凝聚了诸多的心酸历程。当初,纪晓岚和其他人一样,通过科举进入了仕途。相比于屡试不第的蒲松龄,纪晓岚是比较幸运的。他17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24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31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

从此,纪晓岚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学侍臣生涯。

之后,从1756年进入翰林院,到1768年晋升为侍读学士,纪晓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因为,乾隆皇帝的赏识,他得以步步高升: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升侍读;1768年,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但乾隆皇帝却提拔他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当时,这种破例提拔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然而,正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人生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而导致纪晓岚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是卢见曾案。

1768年,刚刚上任的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成,上奏折揭发上一任盐政普福,说他在任职期间营私舞弊、挪用公款,由此引发乾隆皇帝的震怒,下令彻查。因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行为,已退休很久的两淮盐运史卢见曾也被捕入狱,乾隆皇帝下令:“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当时,在查抄卢家时,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惹得乾隆皇帝非常生气,怀疑是有人通风报信,让他们转走了财产。可这件事跟纪晓岚有什么关系呢?纪晓岚跟卢见曾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荫文,而他的祖父就是卢见曾。当时,纪晓岚是大学士,有机会进出宫廷,有此嫌疑。最终,纪晓岚获罪入狱。但是,在史书上却没有这些记载,让人不免有所怀疑。

晚年的纪晓岚,虽然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的眼里,他始终都是文臣,始终都不能被重用。可不管怎样,纪晓岚都做官做到了死,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然而,对比历史上那些流放、被杀的官员来说,纪晓岚的一生还算平常,至少得到了善终。此外,他的价值也是比较大的,留下了《四库全书》,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

【《清史稿·纪昀传》、《啸亭杂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