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预测接下来将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突破,而今年也不例外,日前(2月21日)他们公布了今年的科技突破清单,跟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份预测中,每一项还附上了主要的研究者名单,现在就赶快来看看2018有哪些重要领域值得关注?
一、在云上的AI,给所用人的人工智能(AI for Everybody)
「全球开发者总数大约有2,100万人,但全球的数据科学家仅约100万人,因此能善用人工智能、甚至从中获利的企业仅占少数。」Google云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说。
李飞飞也直言:「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人工智能人才在)全世界都是大大的供不应求。」
人工智能议题虽然热了好一阵子,但进入门槛却没有降低,真正能采用AI技术的公司很少,原因是缺人才,成本又太高。不过除了目前统治AI云端市场的亚马逊旗下AWS子公司之外,今年一月初,Google也发表了Cloud AutoML,目标是打造简单易用的AI,透过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技术,将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套用至新的模型,以帮助新的模型训练,提高开发效率。此外,微软的Azure平台也加入战局,与亚马逊携手推出一款开源深度学习框架Gluon。
虽然不知道会是谁成为领头羊,不过透过云端服务让人人都能用AI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二、还没泡沫?3D金属打印技术(3-D Metal Printing)为制造业开新路
3D打印技术行之有年,不过应用范围似乎一直有种走不出Maker或是设计师工作室的感觉(好啦,医疗产业应用也日益成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除了塑胶之外的材料,打印速度之慢、成本之高,所以难以为市场所接受,甚至在2016年被《新闻周刊》评为「噱头一场」。
不过,3D打印的颓势在去年已出现扭转。2017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研发出了一种3D打印不锈钢零部件的方法,而透过此法产出的零部件强度是传统工法的两倍;而3D打印新创在去年也表现亮眼,像是Markforged,发表了一款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下的3D金属打印机,Desktop Metal除了顺利出货他们的产品外,更计划打造比过去快100倍的工业用机型;而一直以来应用3D打印技术于航空产品生产的通用电气(GE),更计划在2018年开始销售自己研发的3D金属打印机。
3D金属打印技术操作越来越简单,成本也降低,若能被广泛应用,工厂将不必再被有大量库存,也更能实现客制化制造,甚至制作传统金属加工无法打造的复杂零部件。
三、多亏全球疯比特币?完美的网路隐私(Perfect Online Privacy)保护即将实现
尽管研究员已经努力了数十年,但真正飞跃性发展还要多亏了这两年大热的加密货币,让真正的网路隐私保护成为现实,而这都多亏了:零知识验证(zero-knowledge proof)这项工具的出现。
零知识验证的出现多亏Zcash(一款在2016年建立的虚拟货币),它是一个新的密码协议,Zcash的研发人员透过名为zk-SNARK(简明非互动零知识验证,zero-knowledge succin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的缩写)的方法,让用户进行匿名交易,通常,这在大多数区块链交易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交易都是匿名的,但公共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性,可以让骇客透过与其他数据结合,追踪甚至识别交易人。
全球第二大区块链网路以太坊创办人Vitalik Buterin称zk-SNARK是「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因为它等于在实现区块链公开透明交易的同时,也确保了用户隐私,这样一来连银行都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了。
尽管还有待克服的风险,但Zcash、摩根大通以及荷兰国际集团等企业会持续投入开发中。
四、智慧城市搁浅了,传感城市(Sensing City)才是新未来
「当前的智慧城市现实是,根本没有一座城市称得上智慧。」《科学人》一篇〈关于智慧城市,人们不愿面对的真相〉作者史密斯(Kendra Smith)这样说。
确实,看看现在(或过去的)智慧城市计划几乎都已搁浅,不是政府唱高调、划大饼,就是下调了当初壮志凌云的目标,然而近期Alphabet旗下位于纽约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与加拿大政府合作名为「Quayside」的专案,要重新定义智慧城市,在多伦多Waterfront工业区打造宜居、居民可负担、环保的智慧社区。
这座城市的基础与重点将放在「传感器」上,让整个社区宛如大型传感器,让空气品质、噪音、交通⋯⋯一切民生活动被感知、被记录,堪称城市版的作业系统,还可开源让其他公司开发软体、创建服务。实现城市级的物联网(IoT)。
虽然勾勒的蓝图很美好,但隐私问题、数据管理也成为了首要待解决的难题。该专案在去年10月公布,预计在2019年开始动工。
五、让AI玩猫捉老鼠!激发想像的「对抗性神经网路」(Dueling Neural Networks)
E:「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坏?」
V:「因为你只是一个机器,你没有真正的感觉。」
E:「不,你才是机器。」
V:「你才是。」
E:「不!你是一个机器人!我是一个人类!就像创造出你的那个人一样。」
⋯⋯
记得上述对话吗?这是去年(2017)初在Twitch上直播,两个用Google Home做载体的AI的对话。当初开发团队利用自然语言资料库,训练AI、精进资料库进行学习。而现在,「对抗式生成网路」(GAN)要让两个神经系统玩猫抓老鼠的游戏。GAN的发明者Ian Goodfellow,透过两个神经网路:生成网路与判别网路,进行比赛,由生成网路生成假图片,判别网路来判断图片是否为「假货」。慢慢地,生成网路的「诈骗」技术会逼真到无法被判别网路「拆穿」。
目前GAN已经被用来创造十分真实的语音与假图片,这项技术获得Facebook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NVIDIA创办人黄仁勳、Landing.ai创办人吴恩达等大咖赏识,也吸引了诸多的机构及企业开始研究。在中国,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公司也应用了该技术。
除了上述五个突破外,还有在不使用精子、卵子状态下,用干细胞培育出的人造胚胎;透过基因组数据,可以预测心脏病、乳腺癌,甚至智商;实现多国语言即时翻译的耳机,像是Google的Pixel Buds;透过量子运算的发展与应用,科学家能更了解分子的各种资讯,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或材料。
小妹子我实在无法想像全世界都是机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