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停留在“具体运算”的水平不肯前行?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仍然停留在“具体运算”的水平不肯前行?

思维这东西真的很神奇!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的想法会如此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了,也就是说,应该逐渐具备形式化思维的能力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逐渐脱离具体情境、内容而在假设前提下进行推理运算。表现在数学方面,就是从算术运算过渡到代数运算,从具体的测量几何(前欧式几何)过渡到欧氏几何(核心是严格的几何推理)。

可是仍然有一部分孩子,遇到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就会直接用“特例”来解决(如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一个“一般性”的定理,会用“特例”来表达(如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是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个过渡。遇到这种情况,通过对话,孩子们往往也很快能够说出如何调整更好,更具有“一般性”,可是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仍然会返回原有的方式。

为什么呢?是什么有原因导致的呢?如何更好地促进他们前行呢?困惑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