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没有安安静静地梳理自己的生活,没有在匆忙焦躁不安中让心停一停、缓一缓。不是手机,就是社交,或者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脑部创造。好像很长时间以来,想让自己迅速快乐起来变得不再容易,入睡变得困难,手机的使用变得频繁,短视频或者电视剧也看得多起来,买了许多书,还在一直买,静静地看一上午或者几个小时却是没有了。或者,是不是变得对自己不诚实起来了呢?总在自己没想清楚、没办法做出决定、没能冷静自持的时候,假借他人名义,竖起屏障,缩进岌岌可危的防空洞里,等着事情一步一步向前走。是年龄带来的恐惧吗?还是未能达成家庭或者社会期许带来的压力呢?抑或是当生活节奏稳当时对不确定性的抗拒?比起其他,这些关于自己、关于灵魂、关系未来人生质量的问题更为迫切。
在关系中呢?是害怕走不到最后所以就被动着被推着走,又害怕不能迈出一步所以就妥协甚至讨好?我需要关系做什么呢?陪伴、陪伴同时带来的鼓舞、小孩。在我尝试解决问题的经验里,哪些会让我缓解焦虑呢?如果等待消息很烦甚至频繁看手机或者胡思乱想,那就主动发消息或者直接打视频,如果出现问题已经影响了自己心情,那就主动提出,如果涉及到两个人一些计划之类的,不要说无所谓,尽量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想要什么东西或者对方提出为自己做什么,不要打击积极性。那么,如果不想继续了呢?我能随时喊停吗?在这些点滴中我真的感受到的快乐更多吗?我变得更勇敢了吗?
打量自己的时候,甚至都无法分辨那些过去留下来的复杂痕迹,以及要去责怪还是保留。唯一庆幸的是,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未曾真正放弃过自己,那以后呢?当更多未知随着时间感的加快裹挟而来的时候,还能有多少屏障可以平地建起?所有不确定性终将需要自己面对,心灵的救赎也必须依赖自己完成。所以,能做什么呢?当心里每每敲起问号的时候,不要质疑或者忽略,表达出来!或者做出决定!否则,那些当时的模糊感受在以后一定会凝聚成夜晚睡不着的焦虑。不要压抑自己,即使以前没有学,现在也要慢慢会做。唯一对自己诚实的首先是自己,不要回避,听自己的声音,理自己的想法。不能回到小时候,但一定要尽量保持小孩的“大丈夫气”,干什么事都认真专心,把身心全部力量拿出来,哭、笑、游戏,干一件事时,把除这以外的一切别的事统统忘却。孩子们的世界不受实际生活和世间习惯的限制,非常广大自由,年纪愈小,其所见的世界愈大。“丧失了美丽的童年时代,送尽了蓬勃的青年时代,而初入黯淡的中年时代的我,在这群真率的儿童生活中梦见了自己过去的幸福,觅得了自己已失的童心。”
让自己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