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晚,结束第二轮的阅读后,李教授马上在小组群里发了第三期的阅读材料,分别是《麦德林宣言:学习型城市促进包容(中文版)》《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指南》《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内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阅读了却一直没有去写读后感,原因一是前段时间一直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把阅读耽误了。原因二是感觉这个主题与我这小小班主任工作的关联性并不强。用俗语说:我就是个小小的小学班主任,国家政策、世界发展与我何干?
然而,一次咨询报告的撰写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上周正值中国农民丰收节,在2019年合作的基础上,与李教授有了第二次的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竟觉得自己的写作存在着对当前热点关注不够,或者说是完全不知的情况。因为在写背景材料的过程中,我很犯难。
先分享几段对比的语段:
根据中央农办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制定了《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方案》, 2019年8月2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年的咨询报告
中国农民丰收节从2018年确立以来,国家给社会及个人层面赋予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内涵引领。2020年9月1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指出“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等理念深入人心,艰苦奋斗、勤俭持家、重义守信等品质融入血脉,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表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着鲜活的实践教育资源。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学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写的)
本研究团队基于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实践研究,结合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第75届大会召开、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继续加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遭遇严重挑战的全球背景,和我国乡村振兴、“十三五”收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直接背景……(李家成教授增加的文字)——2020年咨询报告
这样的三段文字,明显感觉到我写的背景单薄而无力,李教授却是“步步为营”,字字到点。一直以来都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是面对人的,而小学班主任更是面对一些几乎不管世事的小屁孩们,于是什么国家政策都不曾去了解,以前如果你问我,最近的国家时事,我是一概不知。那么长时间的教育生涯也过来了,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也不认为这会影响到我的工作与生活。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一个教育者连世界的教育、国家的教育导向都不清楚,如何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他如何能教育眼前这些将在未来改变世界的新一代?如何有底气站在讲台上,与台下这些未来创造者侃侃而谈。如此一想,瞬间惶恐,一直以来的教育真的犹如“闭关守国”。
一、从我的视角看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视域下,对于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都相当的关注,虽然早有提及,但总体的发展进程不足以满足人类世界的发展。从我的视角来看,总体表现为人类对自我发展的停滞阻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具体来看如垃圾分类的艰难推行、光盘行动的屡屡受措,面对世界疫情的不客观认知等等。
因此,联合国第七十四届会议就“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决议。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内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中便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承诺确保所有从事学习的人都掌握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做法包括开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人权、性别平等以及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的教育,弘扬和平和非暴力文化、提升全球公民意识,以及肯定认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在《麦德林宣言:学习型城市促进包容(中文版)》第4条:我们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学习过程、项目规划、开发、实施与监测各阶段都有机会参与终身学习。第8条:我们认识到,如果所有的学习者——无论其年龄大小、所受教育水平与类型以及学习的形式、空间与动机如何——都能获得终身学习机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这两份文字材料几乎在每个段落前都会出现这样相关的文字,“重申”“保证”“认识”“又重申”“注意到”“肯定确保”……它们不断地在提醒着我们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社会的教育导向。同时也在强调着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并发展自己。每个个体都在对社会化教育提供自己的能量,不论好坏,不论优劣,都产生着作用。当我们致力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时,必然要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二、从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我的工作
今年下半年正好接了新的一年级班级,全新的学生,全新的家长,从暑假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推动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我想是否可以从“一个月的入学季推送——让家长明确我的带班思路;成立家委学习部——定期组织志同道合的家长进行家校合作、家庭教育的交流与沟通;我的班级我做主——让学生参与班级软文化建设”入手。
入学的一个月,无论多么忙碌,多么疲惫,我都努力做到上学时间一日一更,可在前段时间在我的班级公众号推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程老师,我有些不太明白,你的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您把这么多的时间放在美篇,拍照和文案上,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会不会就少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对这么小的小孩来说也必须是花了不少时间的。我们还是希望教育还是要回归她本来的意义。当然,可能程老师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是我们多虑了。(引用了该留言原来的文字及标点)
这样的一段文字,来自于没有关注公众号的陌生人,不知身份,却给了我一些思考,对于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许多时候作用会被放大。本着记录孩子的日常,更是消除新生家长的焦虑而做之事,却不想会有这样的质疑,当然一件事的利与弊都是相互制衡的。一年级新生与六年级老生的做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本想着不解释,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这份用心。思考再三,还是回复了:
首先,拍照大多是抓拍,有配班老师和我两个人。作业是改完后,课前自己拍好。其次,所有的制作时间都是下班后,晚上我还会一一听孩子家长发过来的拼读视频。至于花孩子身上的时间,看您怎么定义。第三,关于教育本来的意义,我想就是促进每个孩子读健康快乐持续的发展,因此,您从文字大略能感知一二。第四,一年级是特殊阶段,自然有特殊做法,入学季本就一个月,重在明确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也加强家校合作!
一年级阶段家长的焦虑,学生的不适应,都会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头等大事。而此时,我们作为班主任需要做的不是不停地在班级群里发布照片,而是让家长明确我在做什么,孩子在做什么,我的理念是什么,孩子在学校需要注意什么,家长也得有跟着不断学习、交流与协作的意识。
这样的思考来源于什么?之前带过四批学生,家长基本处于“老师说我做”的状态,而今我更希望从一开始,就让家长明白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在每天的推文中我总会加入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对学生教育的解读……以达到促进合理理解的作用。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可能忽略了与家长更直接、更正面的教育沟通。
其实,我们已经不能用20年,甚至10年的教育本意来定义现在的教育,当前的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这是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的。因此,再去剖析教育的本意时,可能还是需要更多地结合当下。
当我们站在宏观视角下看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时,你才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不同了,不会局限于学生得到了什么,而会在思考学生、家长和自己能发展什么?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家长、班级、学校、社会才可能成就和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