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林清玄的书《咸也好,淡也好》,书中提及他高中时代的两位老师,一个是无限地慈悲,把人从深谷里拉拔起来;一个是极端地严厉,把人逼到死地激起前冲的力量。他说,虽然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是相信他们都有强烈的爱,才会表现那么特别的面目。回想起高中时代与老师间的缘分,他说怀念最慈悲的王雨苍老师,也怀念那最严厉的郑人贵先生。对比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之后,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严厉或慈悲,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爱与智慧,来开发那些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进入更广大的世界。
如今,别说严厉教育了,就是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出孩子默写古诗的成绩以及学生照片后,都招来家长的不满,导致老师被“学生自残”吓到辞职。老师有心教育,却小心谨慎从教,这样的局面,真的是很悲哀。网络上也不时传出孩子调皮捣蛋而老师不敢管的视频和消息,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究其原因,我想,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作为父母自身修养不足,错误地示范和引导,导致孩子品格教育缺失,情商降低。
父母爱孩子,赋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就是无限制的自由。我们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然而,爱的方式是要把握分寸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爱与自由,从来不是对立的。(推荐阅读孙瑞雪著作《爱和自由》)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孩子充分认识的自由。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认为,0-6岁的孩子具有六大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动作或运动敏感期、细小东西敏感期、感官知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和社会性敏感期。举例来说,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趴在地上用小手指挖着小洞洞、专注地寻找和研究一只小蚂蚁。作为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就不要用“太脏了!”这样的思想和语言去干扰孩子的这种自由,更不要粗暴地把他抱离现场,打断他的专注,而要给予他行动上的自由,探索事物的自由。
其次,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纪律,而且是在自由中,让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自己的主人。现在许多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规则意识培养。其实,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得到群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我们要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自我节制,尊重他人和组织的自由,培养规则意识。
那么在家庭,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呢?
第一,父母要保持学习,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聪明的父母,会找许多参考资料来了解孩子的发展,以便具备更科学更新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父辈的观念已经非常陈旧,而且也太因循守旧了些。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怎样一个社会,如何适应和战胜他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至于使他长大后面临一个充满尴尬和无措的境地。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过去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和学会爱孩子的方法。许多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儿童并如何使儿童成长得更完美的事业上,他们写书,告诉我们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什么是心智成长更健康的儿童。这样每一个父母都能得到帮助。你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事情。所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是件事半功倍的乐事。
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和榜样。在马路上,我经常见到年轻的父母拖着孩子的双手,飞奔着冲红灯,那场面看着真是危险丛生。在孩子面前,父母如此不守规则,会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影响。言传重于身教,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会悄无声息地浸入孩子的心田,给孩子提供模范的样板。
第三,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并严格遵守。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可以从每日的家庭惯例表开始。《正面管教》这本书有详细地介绍如何鼓励孩子参与,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制定家庭惯例表,您可以参考其步骤,邀请孩子一起来做。
第四,用简单具体的语言给孩子定规则。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一次只说一件事。而且跟孩子讲规则之前,要温和地喊他的名字,请他看着你的眼睛,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跟孩子说。比如,你希望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可以把这个任务拆分成为:整理书桌、整理床铺、整理书架、打扫地板……每当孩子完成一项之后再说第二项,尤其是对男孩子。这里,再推荐一本书: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作者: 乔治•M.卡帕卡 。
关汉卿说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尊师”是一个人必不可缺的美德。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要遇到几位能启发我们的老师,是不容易的。我们要感恩这种缘分,尊重和爱戴老师。并且把这种感恩之情,用日常的语言和行为传达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来自哪里?并不是来自于语文或者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是来自于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科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他成长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