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7月17日发表的《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重磅刊发,为新时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度锚定方向,注入强大动力。这一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生态领域砥砺前行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从重点整治迈向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作为,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跃升为引领者,从实践探索上升到科学理论指导,每一步转变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清水绿岸随处可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逐步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几个重大关系,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以某化工园区为例,过去,为追求经济增长,园区内部分企业环保设施陈旧,高耗能、高排放现象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频发,这便是没有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的典型。如今,园区积极响应号召,投入资金升级环保设备,引入绿色生产技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严格的环保监管下,企业不再将环保视为负担,而是把绿色发展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充分体现了高水平保护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方面,不少地区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靠局部的重点攻坚远远不够。比如,一条河流的治理,不仅要关注河道本身的污染问题,还需统筹考虑上游的水源保护、中游的工业排放以及下游的生态修复,强化区域协同、部门协同,形成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法规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每一位公民也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让我们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岗位,积极行动,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