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32岁清华学子留美博士,就职美国总部,拉黑父母10年。这位学子的父母在跟专家连线求助。
坦白讲,这个专家讲的非常深刻,孩子感觉不到他们的爱,从小到大,心理被重创,他有一层厚厚的外壳,需要父母去感化,去纯粹的道歉,去等待。 专家讲的是深深的道歉,真心的道歉,用一段时间的行动慢慢重建关系,用爱去感化,你错了就是错了,不解释,道歉用了错的方法又演变为新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反应不要去评价。我也相信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孩子会被感化。
而这位学子的母亲,声音语调听起来一腔生硬、强势,号称想去弥补孩子,一直在解释,说自己是感天动地的道歉,说自己冤枉,不断地辩解,“杀人不过头点地“ 都可以从她嘴巴里说出来。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付出,认为只是在恋爱这个点上没有满足孩子,专家认为她不是在道歉,是在辩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她的道歉反而激起了孩子的对抗心理,而她的道歉应该是绕开孩子的防卫机制, 她几次问:那到底怎么做的?听起来像是没有任何感情的母亲,到现在还是这种姿态,真想抽她丫的。
让我去想像,她对待自己的孩子,大概也是这样的模式。“理性”的一塌糊涂,全世界就她正确,就她付出的多,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全中国只有她一个母亲在付出,她做的都是对的,他孩子就是有问题。
难怪会被拉黑10年。中间孩子主动联系过,虽然是由于爱情的事情让他们出面解决,其实也是孩子在向他们“求爱”了,那么多年里,孩子从一开始的愤怒,失望(愤怒的叠加,为啥父母没有来道歉。。),归罪(人通常把不幸归因他人,放大他人的问题,受害则心理)。 但,谁不渴望爱,谁不渴望家的温暖。
不联系,只是不想再被打击吧。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一直强调清醒的思维,那就容易出问题,感受是没有对错的,孩子有什么感受,那就是什么感受,感觉不一样,你去争论,有什么意义呢,放下对错观,没有辩解,让人放松下来,活出松弛感。你要让大家的感受好,如果没有让大家的感受好,那就要调整,如果我错了,能让一家人都好,那错了又怎么样。
这位妈妈如果想要孩子好,那要接得住孩子的反馈,受辱一阵子,他在试探你,一直做正确的事情,那孩子就慢慢会变化,一定的。
当孩子强调物质的时候,其实物质只是一种隐喻,当孩子强调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物质时,你回答说妈妈努力,那永无止境,岂不知比你物质不如的人多了去了,人家孩子都没有这样。 所以说物质这只是表象,人的潜意识不是自我觉察的,这么说是对妈妈的愤怒,实际上是跟父母关系不亲密,用物质做了一种隐喻而已。
于是,没有了关系,只有 ”我要的得不到我需要努力“。 用非凡的成就替代内在的情感需求,非凡的成就成了爱的替代,只要我有成就我才被爱,只有拉磨的时候才有得吃。他在关系这个层面太匮乏了,他会觉得他表现好的时候你才给他物质,才爱他。妈妈要真的去爱他,让他慢慢的松弛下来。
回想自己,何尝不是类似呢。我就像故事里的大学生,虽然没那么优秀。
那一年,母亲常常来曲曲家里中各种,劝她也没用,建议没用,来我这里她说那怎么行她”儿子“怎么办,看她可怜又无助,只能回头怪自己没有用,自己也不配得过好的日子。家里人也是一副”不孝顺“ 又大手大脚哭穷,当然这是从各种曲曲里得出的,联系一次我的心情就极其差,很愤怒又无助,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加之我脚部骨折,从她那里得到的话语安慰还是揶揄?云淡风轻。我越发觉得自己在她那里是Nothing而她的儿子是天, 就不想跟她们联系。后面她大概也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有些对不住我(确实自己从小作为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干家务到结婚买房生儿子基本都是靠自己了 收到最大挫折时候总想不到去找家人 除了不想让他们担心,大概内心也会觉得你可能还受到打击,确实,你会发现背后有人曲曲你的莫须有,很少被理解,被看见,真正的被祝福),所以她给我电话,开始几次我没有接,说实话内心有些委屈的,我的内心一直在挣扎,朋友说距离那么远也这么大影响吗,是的,其实经常牵挂母亲,担心她。不想她受气,希望他们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很无力。你知道你的能力也帮不到她,她以为你开个工厂呢可以把家里人都带出来,对不起我也没做到。我那阵子想的是,不能天天被这样的负能量影响了,长到40多岁,以前该做的都做了,能做的也做了,这次算是自己的叛逆期吧,至少也要活着吧,叛逆一阵子,跟自己和解了,也就跟他们和解了。我就会主动去找她了,给自己一些时间消化一下吧。
我想说什么,孩子一样爱父母,父母如果不好,孩子感觉自己的好生活都是不配得的。滴水恩涌泉报,有认知的孩子都会孝顺父母的,哪怕是叛逆,也只是一段时期而已。
但这中间在于,父母怎么做。你是以德报怨真心悔改还是叽叽歪歪到处逢人就说孩子的问题。
现在我做了妈妈,我真的很想做个好妈妈,但我知道,在无数次重复的原生家庭里,我这种性格脾气被锤炼的想要做好真的很难。但我会更加努力,多看书多学习和人交流请教提升认知,多复盘,不说多好,至少不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上帝啊,请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