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有急事需要五千元,但手头还差一千,于是他向邻居小张借,小张毫不犹豫就借给他了。
如果你有小张这样的邻居是不是很开心?如果你知道原来小张借给你的一千元,其实也是他问别人借的,你是不是更感激?
雪中送炭,急人所急。
这样的好邻居怕是打着灯也难找。
《论语·里仁》中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就是居住环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住在没有仁德的地方,怎么算是明智的呢?
按照这个观点,有小张这样的邻居,应该是件幸事,小张多少也算有仁德的人了。可是,就是说出以上好邻里标准的孔老夫子却不认同像小张这样的邻居。
这就很奇怪了,对吗?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这样写道:
子曰:“熟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耿直?有人向他借点儿醋,他就向邻居借了给他。
为什么雪中送炭的微生高在孔子眼里不能算仁得的邻居呢?
孔子认为,微生高的行为有沽名钓誉的嫌疑,明明自己没有能力,但为了有个好名声就放弃了基本的道德准则。
爱好虚名,打肿脸充胖子,一味地讨好别人的人自然是没有什么底线的。
孔夫子认为,做人做事都必须遵从内心,实事求是,只要自己是真诚对待别人的,就不该考虑其他的东西。一旦为了名声,所有的言行便失去了本来的底色。
这也符合儒家一直倡导的中庸之道。做好事要在力所能及的提前下,一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便不合乎礼和仁的基本法则。
可见,按照孔子的标准,世人眼里的好邻居不一定是好邻居,世人眼里的仁德不一定是真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