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一名学生,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诺贝尔获奖者的学习方法,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一、简化学习内容并对其拟人
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物理课程难免会遇到一些公式和图表,通常我们的记忆方法也总是习惯性地进行死记硬背,从未去想象方程式图表背后的隐藏含义。
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些字母数字,然而在诺贝尔获奖人的眼中却是富有生命力的小生物,他们有自己的感觉和思想。
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研究玉米植株时,她曾运用想象的能力染色体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把这些枯燥的东西理解成有鲜活生命的研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去看清并理解一些现象,而这是在我们静态的状态下看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当你每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都适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就像网站Reddit.com的宗旨一样“像五岁孩子一样做解释”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概念理解的更加清晰深刻。理解常常是解释的产物,当我们尝试大学学的内容去给别人做解释时才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
二、迁移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背景中
迁移是把所学的知识从一个知识背景应用到别处的能力。
通常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方式都是学习完了a再去学习b,这之间没有任何技能的迁移花费的是同样的时间和精力。
但高效学习者其高效在于他们能在学习了a知识后能把群获得的能力迁移到学习b上,这边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效率。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理解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些基本概念能帮助我们解决的不仅是特定的问题而是更加广泛的问题,它的核心解释不仅适用于某一个特定的学科,甚至还适用于心理金融生物等完全不同的学科类别。
想要练习迁移能力就需要我们掌握组块的精髓,学习的知识不应该是零散的一个个孤立存在的,而应该是一张网将其紧密连接在一起。
三、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容易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但课下自己来梳理的时会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这是因为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以老师为中心跟随老师的节奏和思路,老是被当做答案的掌控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路很多大部分时间是封闭的我们只是习惯性的灌输而非思考。而在课下自我学习过程中,我们是掌权者,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学习,这样就更容易去激发我们自己的深层思考。
当然这不是说老师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好的老师从自己广博经验中提炼出的一句简单的话,甚至都会改变我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因此对于优秀的教授我们不要放过向其请教的机会。但也请爱惜老师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