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高中闲来无事时借了同学的书来看,她递给我一本书,我一看,是巴黎圣母院,于是便看了起来,只了解了其中的故事,却没那个耐心去仔细品味。时隔多年,当我在图书馆里随便转转时,我再一次看到了这本书,闲着无聊就再次翻开,这个时候,却有了不同的感受了。我可以耐着性子把小时候觉得枯燥无味的鸟瞰巴黎一字一字的看完,并发现那是有趣的,也许是因为今天对巴黎这座城市更了解吧。有些书,在有了更多的阅历和知识后再去看的时候,绝不再是孩童时期那种心情了。
在《巴黎圣母院》中,他的主人翁是卡西莫多:一个长着一只眼睛,面相极丑,而且,他还是个聋子!但是,在他丑陋的外表背后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一次的犯错却被一个高傲自大的聋子法官判绞刑。在他经过无数次的鞭打之后,早已是血肉模糊、伤痕累累了,当他清醒后却发现自己早就被束缚动弹不得,只能无助地喊着:“水!水——我要水!”那个美丽的及普塞姑娘埃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亲自为他送上了一壶水。当他被解救后,又有一帮人在追杀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一直帮助她躲进了圣母院内,帮助她处理各种各样的小事,以自己的行动去报答她。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了他自己,即使他不会说话,但是他的心地是极好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无声的美!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是自由,《百年孤独》的主题是孤独,《包法利夫人》的主题是幻灭,每一部不朽经典都体现着作者的内心图景和信念。那么,我想,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所有灵感都来源于一个词语——命运。爱斯美拉达因为一身军服爱上花花公子孚比斯;副主教被世俗情欲撕扯而濒临崩溃,最终毁灭了自己;卡西莫多一生备受唾弃,最终只能抱着自己爱的女人的尸体化为尘埃;孚比斯放荡不羁,最终在只能被婚姻束缚;隐修女被埃及女人偷走女儿,一生都活在极度的悲痛和仇恨之中;约翰终日浑浑噩噩,最终粉身碎骨……无论如何挣扎,命运似乎早已在故事的最开始规定了每个人的结局,每个人最终都无力反抗,无法逆转。
这大概是《巴黎圣母院》想要展现给我们的所谓“命运”,但我却始终更相信村上春树所言:“命运不过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一个人的行动的最终结果。我也始终相信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不管怎么说,命运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