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机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在同一天相近的时间段里陆续跟两位久未谋面的朋友探讨佛学,这是巧合吗?我认为这就是机缘。
越来越感悟到六祖慧能这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精妙。离本元越近,离自性越近,烦恼和妄想就越挂不住了吧!
一道光柱打下来,可以破除一片黑暗;把那光柱收了去,周遭便恢复了本然,但黑暗不复,而是安住在说有也无的自性光明之中。我想,用世间法说,这是不是就是“破、真空、妙有”的次第呈现呢?
打坐时,想一心专注于持咒,实在很难。偶尔做到了,在诵持“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号时,这九个字一句话中好像有一个黑洞,先是小小的像针眼一般,而后在逐渐变大……正欲继续看下去时,专注被打乱了,杂念生起,黑洞消失,整个过程也不过持续了十秒左右。我想“继续看下去”就是欲的生起,一旦用力,障碍自现。所幸,后来又出现瞬间的专注,那黑洞已经变成了绚丽的缎带一般,有紫色、黄色、绿色、蓝色等等,耀眼但不刺眼。顺着缎带的一端,好像有三条黄、红、蓝等颜色组成的彩色光柱汇成一股,从顶轮处射出,直通云霄;缎带的另一端就不知连接何处了。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大概一分钟左右。
读了《如何修正佛法》这本书之后,对于打坐时出现的一些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在色阴中的种种造相罢了,遇见时只当是看了一场演出,就好。
最近在琢磨临济宗的“四料简”,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两俱夺,人境俱不夺。学到这里时,联想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的变化,不由得感叹禅意和其背后的智慧。不过,我现在充其量能理解“夺人不夺境”,至于后面三个还仍然一头雾水呢。
我觉察到自己喜欢跟朋友探讨跟学佛有关的话题,探讨的时候特别舒服,特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