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盘算着写一些有关《太阳的后裔》中李致勋医生的想法,可忙于仓旗两边折腾,坐公交坐到头痛不说,还把自己的计划打乱了。今天章导说了很多“骇人听闻”的话,有些也许只是说出来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可也着实把我闹得半夜睡不着觉。
即使是忙碌但还是一集不落地追着宋仲基,就像是在东奔西跑的日子里找到一份安定的差事,在无依无靠的江海里抓到一根浮木,好不容易有一件事是在这面画的花花绿绿的墙上钉下来的。即使这件事并没有多大用处,除了花痴般咯咯地笑之外也并没有留下别的。可是,当你看电视的时候,你的身体不用动,大脑也不用思考,QQ微信上的消息你也可以假装忙碌自动屏蔽,宿舍人来人往也可以因为插着耳机而不用理会,一切繁杂好像被宋仲基挡在保护膜之外,而在保护膜之内,只有我一个人的灵魂在肆意飘荡,不论目的,也无需原由。
之所以想写李致勋医生,是因为他曾是我在这部剧中最不喜欢看到的角色。尤其是看见当他因为见死不救而受到职业道德和人性的双重谴责的折磨时神情里流露出的恐惧和痛苦,我的心里便不愿意在屏幕上看见他。
放弃了废墟下的幸存者选择自己逃跑的李医生再次见到活着的幸存者,内心充满了自我否定和他人否定的混合加压。他的自我救赎之路很明显,那就是极力弥补那位被他抛弃的病人内心所受到的创伤。可是他的自我救赎之路走的步履维艰,弥补病人的创伤实际是为了救赎自己,这不得不说又是一项给病人加重伤害的自私的行为。就像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人一耳光后,周围人都在指责你,你只好凑过去摸摸他给他呼呼一样,被打的人当然不会感激你,只会有想还你一巴掌的冲动。
李致勋医生所受的谴责不仅来自人性善的本能,更来自于他作为一名医生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位好医生。李致勋医生当时没有救那位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是因为他以为余震快要来了,自身也是泥菩萨过江,当然先保命要紧。我不敢在这里指责他逃跑的行为,因为就像西方宗教宣扬的那样,畏惧,自私是人骨子里难以根治的顽疾。人非圣人,舍己为人的英雄永远是大潮中飞溅到天空的几滴水花。这样被奉为圭臬的高尚德行的存在就是寥若晨星,如何被芸芸众生鲸吞蚕食?
那么,我们现在不妨做一个假设:若是李医生选择了救那位幸存者而不幸遇难,人们一定会把他视作英雄,缅怀,悼念,致以崇高的敬意,每个人都会因为李致勋医生伸深受鼓舞。但是从另一个功利的角度来说,用一条健康的生命换来另一条生命,如果那位被救者能用行动回报社会,那社会也就没有减少劳动力;若是被救者身体瘫痪需要照顾,或是心理扭曲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那社会岂不是得不偿失?
或许生命不能这样计算,但李致勋医生的选择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我们并不能予以强烈指责。这让我不禁想到,法律上将生命权放在第一位,还有小学生该不该不提倡见义勇为的问题,这都展现了确保自己安全是营救他人的前提。
但是我们将李致勋看作一位医生的话,我们似乎就有足够的理由谴责他了,这也是那位被救的幸存者的心结:一位医生见死不救,就像消防员在火灾现场逃跑,快递员半途扔掉货物一样,是一种对自己的职业性质认识不清,给行业抹黑的行为。
在这段旅程中一直“被参与”的是那个当地居民的小男孩,他总以一种或天真或无知的状态靠近李致勋。他哭泣的时候他给他拥抱,他成功的时候他摸摸他的头。在小男孩看来,这是曾经救过他的医生,这是一个会在人后偷偷哭泣的大男生,这是一个会摸他的头给他安慰的大人。在李致勋看来,这是患者对医生的认可,是给予他自信的来源。
最后那位幸存者因为看到了李致勋舍己救人的一幕深受感动而原谅了他,李致勋也因为救赎成功而回归正常的生活。言至於此,我不禁转而敬佩这位一步步解脱的医生,经历了战争,地震,传染病的他,更加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和职业的性质。这不仅是一次救赎,同时是一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