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的求学旅程中遇到了许多爱生如子的恩师,他们都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初如果没有恩师们的精心教导,如今的我还不知在何处彷徨。仔细想来,在诸位恩师当中,最令我敬佩的非周老师莫属。
2015年秋,我刚上三年级,周老师,负责我们班的语文教学。当周老师顶着满头花白的银发走进教室时全班顿时鸦雀无声。周老师明白大家是因为太过于紧张才会这样。他开玩笑说:“我是老虎不吃人名声在外呀!”他强调,我们是充满活力的祖国末来的花朵,要有精气神。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和课堂纪律严明与否是两回事。
恩师的每一个令人起肃然起敬的细节至今仍深深烙印于我的心底。每次书法课,周老师都会在黑板上画上米字然后用工整的楷书大词为同学们做示范。老师的楷书大字端庄儒雅,颇有颜柳风骨。而即便是这样,朱老师在为同学们做示范时,也依然拿着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帖》临摹。他硬是把粉笔字写出了毛笔字的神韵。别的不说,就光这份执着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足够让全校师生佩服。他亲自指导同学们研墨执笔,有时就连毛笔和墨老师都要亲自购买。老师总是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怕同学们不识货,便自己买了之后发给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家的书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不弄硬笔还是毛笔总是我们班在比塞中摘得桂冠。其他老师总是劝周老师不要那么较真,让同学们按书抄写即可。对此,他只是付之一笑。他仍然在黑板上画毫米字格,认真教导同学们练字。在三尺讲台上授课30余年,恩师那“自闭桃园修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初心始终如一。
他曾说:“中华书法,博大精深,其内涵丰富,奥妙无穷,切不可照猫画虎。要在长期的练习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学习和做人又何尝不是呢?书道即处世为人之道!
谢谢您,我永远的恩师。学习路上,您是我永远的老师;人生路上,您是我永远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