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枫《他朝若是同淋雪》 音乐里的故事37 2023-02-10

周林枫他朝若是同淋雪》   音乐里的故事37

一、周林枫《他朝若是同淋雪》

       2020年11月,网络上出现一首歌《他朝若是同淋雪》,由周林枫作词作曲并演唱。歌曲凄美哀婉,颇具古风,有点周杰伦的风格。MV画面中袅袅身姿轻舞于漫天飞雪,若无若有,渐行渐远……

他朝若是同淋雪

       有关创作者的资料只查到一点点:周林枫,内地网络女歌手,古风创作者。1998年11月9日出生。

周林枫

周林枫《他朝若是同淋雪》:

https://www.ixigua.com/7068143027197641231

二、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感觉歌中反复出现的两句词“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很凄美,应该有典故,于是去找答案。先来看看完整歌词。

《他朝若是同淋雪》(词曲:周林枫/演唱:周林枫/混音:河马)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共谁缠绵换我一世愁

寒风带来冬雪落你眉间

烈酒一壶入喉愁漫天

君却不曾想念爱恨留在从前

月色洒窗前扣人心弦

泪如流水般落诉说情缘

却描绘不出那些思念

曾路过你的眼此刻却消失不见

一瞬间斑驳了时间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流年复去一秋不过一场梦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共谁缠绵换我一世愁

泪如流水般落诉说情缘

却描绘不出那些思念

曾路过你的眼此刻却消失不见

一瞬间斑驳了时间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流年复去一秋不过一场梦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共谁缠绵换我一世愁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流年复去一秋不过一场梦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共谁缠绵换我一世愁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二、出处

       果然查到一首古诗: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的确是一首好诗,饱含深意,任何有生活阅历的人读此诗都会触动心弦,荡起涟漪。“故人”不同,感受不同。另外,此诗还有另一版本: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两者只有四字不同,“他朝若是”和“两处相思”,一个是时间跨度,一个是空间跨度,意境都很好。但从音韵和对仗角度看,前者似乎更佳,即“他朝若是”。

       从网上看到,很多人都想知道此诗的出处。于是看到两种说法,一说“他朝若是”版为龚自珍所作,一说“两处相思”版出自李清照之手。

       但深入探究一番后,方知全诗并非先贤古人所写,而是流行于当今网络,出手自民间高人,无姓无名……

他朝若是同淋雪

三、渊源

       然而,上述说法也非全凭空穴来风,其中词句确有传承。

       首先,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第一百五十七首为:

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

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

       虹生,即吴虹生,光州人,与龚自珍同年中举,出自同一老师门下,同在内阁为官,同改派京外任官,又同回京任原官。两人私交甚好,龚诗中多有提及。蒋子潇,固始人,举孝廉,著有《游艺录》,现代作家周作人对他的评价颇高。

       而另一种说法是,“两处相思”,取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然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相似的意境了。

附1.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曾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写下315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其中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本文中所引用的为第157首。

附2.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