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文.图/英歌h

中午,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朋友将和我和同事萍带到她们餐厅,请我们吃了餐药膳。

一盘青椒炒豆腐干、一盘清炒马兰头、一罐土豆煲牛肉、一碟水果。药材我是没看到,可能化在那罐汤里。

也许,正是这种搭配,体现了最朴素的食物营养学原理。窗外露台灿烂的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补品。在这种环境里就餐,幸福指数瞬间飙升。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有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个人理解,医分上医、中医、下医,这是就医者视角而言。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未病之时懂得调养,是为上策;欲病之时懂得及时止损,是为中策;已病之时,就由不得自己了,只能去找医生就已病治已病,是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但“治未病”的理念毕竟尚未普及,有病都能拖则拖,没病谁会去看医生呢?你看医院一年四季不分淡旺季,365天天天人满为患,那基本是去治已病的啊。而像我这位朋友所在的治未病中心,我每次来,都发现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但我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保健理念的普及,“治未病”一定是朝阳产业。

还是来说说自己吧,我同样也逃脱不了“治已病”的魔咒。拿着胃肠镜病理报告,挤进“生意”火爆的名医馆,医生正为我漫长的治胃、养胃、护胃之旅,给出方案,说分轻重缓急,先治胃溃疡,两月后复查胃镜。对于我忧心的胃窦重度肠化,医生讲了这样一番话:

“这个重度肠化,确实要重视,有癌变风险。但你也不要有思想负担,一天到晚想着肠化这事。这么说吧,人从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而去的,所谓‘向死而生’嘛。”

我知道他是在宽慰我,让我积极治疗,不要压力太大。但这话听着还是有点不是味道。我本未紧张,有这么严重么,上升到哲学的层面?

“向死而生”?听起来有点耳熟。一百度,原来“向死而生”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有关,他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地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这位专家似乎谈笑风生地这么随口一说,貌似在开导、宽慰我,却抛出这么沉重的一个哲学命题,他到底要传递什么信号?

回家学给王兄听,王兄很不高兴:“这什么医生啊,会不会讲话!”

话虽讲得不中听,让人一下子很难接受,但你能说他说得不对么?他只不过是无情地捅破窗户纸。想开了,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摘录:

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向死而生 人是一个有限的存在,这个有限,首先表现为时间的象度。老子言:“出生入死。”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
    北池鱼阅读 3,110评论 61 73
  •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有一个演讲选手很特别,长得清新秀丽,一席长发披至腰间,一上台爆表的颜值已经赢得全场掌声,女孩在...
    夏茉Echo阅读 631评论 0 1
  •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荷尔德林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 是的。 只...
    艾彼迎阅读 678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609评论 16 22
  •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多少人为了理想和不甘选择了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我就是其中一个。 创业后,我由女人变成了超人,什...
    亦宝宝阅读 1,910评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