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全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突出了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了全书首要的地位。
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正果。在困难面前,他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离了他是寸步难行。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核心人物,是作者重笔浓彩、精心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在作者充满激情的笔下,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顶天立地的英雄。除了勇武与雄视天下的气度精神外,孙悟空有着独立无羁、任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反抗一切权威、嫉恶如仇的人格力量,而这正是孙悟空令人心向往之并折服之的魅力所在。也即是指“真如本性”,一切率性而为的英雄本色。
《西游记》的成功得益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孙悟空身上“最闪光”之处集中在“英雄性格”这一内在灵魂之上。这是作者理想在现实中的超越,是时代精神与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孙悟空虽是一个神话式英雄人物,但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富于人性美的英雄品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普通要求,美好愿望,理想追求。孙悟空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和个性独立自由意识的率性而为的“真人”,毫不虚伪造作,敢想敢说敢干,确实是中国封建黑暗王国里的一道个性闪电,预示了人性的光明,代表了广大下层人民渴望自由独立的希望。
遗憾的是,中国的封建时代没有给孙悟空这一类具有铮铮个性的人物提供生长的土壤,相反的是,这一类人物被强大的封建专制所扼杀倒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孙悟空的命运必然是悲剧的。由此,孙悟空逃不过封建制度最大的维护者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如来所诱骗而被压于五指山下,历经了五百年的风吹雨打、热炙寒冰的折磨,最后经由神权与王权的忠心卫护者唐僧之手收伏,归于神的管辖,归于王化。孙悟空的最终命运——归于神并听命于君,这与封建时代一切具有反抗性的下层人民的命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在封建时代,反叛统治者的结局无非只有三个可能:要么被统治者彻底消灭;要么被统治者彻底制服而接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
但是,孙悟空作为一个传说,他那铁骨铮铮傲气凌人永不言败的精神,确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那《悟空传》所描写的:
天边的雷鸣已然越来越近了。
孙悟空靠在一棵焦树上,静静的等着。
等到那一刹,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
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直指向苍穹。
“来吧!”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