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峰+李杏梅教练+10.23第二次作业

【R•阅读原文片段】

调查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欧洲人过分夸大访问美国的花费很多这个观念,这是我们唯一的大障碍。我们决定迎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用你可以“花比你预想的要少的钱”游览美国那样文质彬彬、不关痛痒的办法,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每周35英镑。得出这个数字是经过仔细核实的。比如,在决定纽约旅馆一间房间的合理的最低价格之前,我们派一位撰稿员去温斯楼旅馆核查床位,了解到房钱是6美元一夜,她认为是很令人满意的。

  我们的广告出现在欧洲报纸上的时候,读我们广告的人打破了纪录,引起的咨询数量多得使美国旅行社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的办事处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花比你预想的要少的钱”说了跟没说差不多,但具体到“每周35磅”,就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

  表达事实离不开细节的呈现。

  很多人记得,5·12地震中有一位争议人物叫范美忠。凤凰卫视采访他所在学校的校长,问范老师平时表现如何。若校长回答“范美忠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句话很难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恐怕很多不喜欢范老师的人会觉得校长在袒护他。但校长说的是“他的学生都尊称他为‘范老’,跟我发短信说要顶住压力,千万不要开除他”[1]——有了细节,事实感就很强了。

  当然,表达中的细节应是根据表达的目的而精心挑选过的。片段1.3中,广告大师奥格威给出的细节是关于游览美国的费用,而没有涉及任何美国的景观、城市、人物、历史……任何细节都提及只会让你的表达漫而无当、言不及义。

  西谚有云“魔鬼在细节中”(Devils in the de-tails),说不关注细节一定会失败。诸如乔布斯设计苹果产品的例子,说明成功者都关注细节——当然,是关注有意义的细节,任何细节都过问不可能带来成功,只会把人累死。

  不仅在表达中要关注细节,在行动中也要关注细节,所谓“言行一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时多提醒自己关注细节,久而久之,在行为中、工作中、思考中就会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反之亦然。

  你看,奥格威已经把说细节内化成了自己的习惯:他在这个片段的最后想表达这个广告效果好,但他没有说这句话,因为这样表达偏主观、偏概括。他说的是怎么个好法——引起的咨询数量多。这样的表达就偏事实了。但他仍不满意这样的表达,他还强调咨询数量多到什么程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的办事处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

  魔鬼在细节中。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关于表达中细节的呈现和打磨,最先想到的是简历的制作。

今年5月份第一次体验投简历找工作的状态,那是为了找暑假实习,根据过往人的经验,完善简历中的硬件。比如会写到:国家级SIT创新性计划组长,负责协调管理人员,统筹进度与参与实验。被面试官问起这一条,都会从计划的名称问起,再到怎么组织人员,怎么管理,进度是怎么安排的,有什么困难等等,面试完就会感觉这一条跟没写一样,全是叙述出来的。后来再看一些人的简历,描述某一项成就时,会量化和细节化,比如现在我会写:组织不同专业同学参加计划,按专业特长和时间分配试验任务,保证了质量和效率,并获得优秀创新性计划奖。

我现在对比5月的简历和现在的简历,以前的读起来会有空、大、飘的感觉,只有一个外壳,现在的能从描述中看见具体的事实,有了一些血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新手训练营第二拆2018.10.23作业 选自《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摘录自p87 【R•阅读原文...
    徐霞_微笑妈阅读 1,638评论 2 2
  • 1.四四呼吸。 2.感恩下雨天,感恩这边对接人的考验,感恩拥抱变化,感恩晚上没被蚊子咬,感恩家人的爱,朋友的爱。 ...
    心羽暖姐姐阅读 994评论 0 0
  • 时间过半,对于上半年的工作来说已经完全结束,可上半年工作来说对自己和公司都是非常不满意,也没有给你自己赚到可观的收...
    XiAn赵大艺阅读 3,308评论 0 1
  • 偶然的机会,去了曾经满是我和她回忆的地方——北京。最近一次来北京,还是12年的三月份,已经过去三年了,也我们分手三...
    小宁驴行阅读 2,593评论 0 1
  • 胖文学家的大作,我和叶小蛮一起看的。对于这部书,她用了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自然也就比我有更多的感悟。她甚至还背会了其...
    紫游仙阅读 1,5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