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我与地坛” 主题书市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300多个摊位遍布地坛阡陌纵横的大小道路。就是那时,我遇见了这个书写生命的女孩。
“这是我自己写的书,可以看看。”微弱娇柔的声音埋没此起彼伏的叫卖和喧哗中,我捕捉着这一丝时断时续的声响,像被灵魂牵引一般,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了她。
当我看到她的那一瞬间,时间变得静默无声。她在一处没有摊位的十字路边,身后是一小块绿地,雨后潮湿的地面和苍翠的松柏包围着她,阳光只是若有若无地洒在她身上一点。
任何人看一眼都知道:这不是个正常的女孩。
她斜斜地倚靠在轮椅上,躯干和手臂呈现出不和谐的比例。架在轮椅前的小木桌上摆放着几本书,一幅简易的胶封宣传单从桌面垂下,遮挡着已经瘫痪的下肢。
简单打量一下便知这其实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她穿着一条带蕾丝花边的牛仔连衣裙,浅色草帽和她的齐刘海、低低扎着的双马尾相得益彰,未施粉黛的面庞上时刻洋溢着单纯的笑容,这笑容让眼角的皱纹也显得青涩生动。
仅仅一瞥,一个想法猛然击中我心底。大约半个世纪前,就在同样的地方,也有这么一位轮椅上的作家,同样受到命运的无情捉弄后在此徘徊往复。但是他却借着自己的文字走出很远很远,甚至比一般人的思想走得更远,穷尽了我们所不能触及之处。
——是的,一个女版史铁生正坐在我面前。
女版史铁生名叫洛洛。
我上前翻动她的书时,洛洛沉默不语。逛书市的游客们路过这里,有的好奇地看着我和她的互动,有的上前来翻两页书然后离开。
桌上放着三本书,我逐一浏览。一面试图通过不必开口的方式了解眼前这个女孩,另一面试图借此缓和不知为何突然激动的心情。
“这些都是你自己写的?”
“是的,都是我自己的故事。”
书页遮挡着我的脸和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我能听出她认真回答时也是带着笑容的。
书中所述都是她从小到大的亲身经历,算是自传或者个人日记,并不是我通常会阅读的类型。但是我却有着比往常更强烈的信念要购买一本。
如果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同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尘世的烦忧令人不堪重负。
刚刚硕士毕业的我,已成为职场即将抛弃的对象和一众亲朋口中的“大龄女青年”。肝论文、考公和找工作是我近1年以来的主旋律。被研究数据搞得歇斯底里,被行测题目逻辑搞得生无可恋,被海量招聘信息和五花八门的面试搞得精疲力竭,这是我的常态。我常常头痛和失眠,抑郁症和焦虑症在生活中反复拉扯。最严重的时候,我从校医院分几次开了安眠的药物囤着,想着有一天晚上能够派上用场。
生难死易。人确实容易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懦弱。
而眼前这位明媚地笑着的女孩,她不知比我经历了多少苦难,并且有勇气将这些苦难反复咀嚼。不畏世俗眼光将自己的故事说与众人。
初次遇见还未了解她,但是这一时刻她已成为我的指引者。
我想请教她,如何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如何体味人世间的辛酸?如何带着伤痛走下去且怀有希望?
“相信美好,终会遇见”。
她歪斜着身体,吃力地在书的扉页为我写下这句话。
短暂的邂逅稍纵即逝。我捧着她的书,从拥挤的人潮中退出。如获至宝,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