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十五岁的年老的女人被问道:“如果你必须再来一次,你要怎么生活?”那个老女人说:“如果我能够再活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对更少的事情采取严肃的态度,我一定要放松,我一定要使自己更柔软灵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错误,我一定要冒更多的险,我一定要做更多旅行,我一定要爬更多山,渡更多河,我一定要吃更多冰淇淋,吃更少豆子... ...”“我是一个去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带温度计、热水瓶、雨衣和降落伞的人,如果我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要比这一生携带更轻的装备旅行... ...”“我是一个每天、每小时都过得很明智、很理性的人。我只享受过某些片刻,如果我要再来一次,我一定享受更多的片刻,我一定不要其他什么东西,只要尝试那些片刻,一个接一个,而不要每天都活在未来的几年之后。”“如果我必须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在更初春就开始打赤脚,然后一直维持到深秋。我一定要跳更多的舞,我一定要坐更多的旋转木马,我一定要摘更多的雏菊。”
这是印度修行者奥修在《般若心经》里讲的一个故事,接着他做了这样的评述:“尽可能尽心地去过这个片刻,不要太理智,因为太理智导致不正常,让一些疯狂存在你心里,那会给予你生命热情,使生活更加充满朝气,让一些无理性一直存在,那会使你能够游戏,使你能够有游戏的心情,那会帮你放松,一个理智的人完全停留在头脑里,他没有办法从头脑下来,他生活在楼顶上。你要到处都能生活,这是你的家,楼顶上,很好!一楼,非常好!地下室,也很美!到处都能生活,这是你的家。我要告诉这个年老的女人:不要等到下一次,因为下一次永远不会来临,因为你会丧失前世的记忆,同样的事情又会再度发生。
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说下一次再去旅行,下一次再回家陪父母,下一次陪孩子出去玩,下一次去学钢琴和画画。有一段时间,我陷入到工作的洪流中无法自拔,早上到单位后,除了中午吃饭及去卫生间,几乎寸步不离我的办公椅,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关灯回家,楼道空洞黑暗,最初有些害怕,后来加班至不再害怕,再后来的一天,我忽然被办公楼的黑暗压迫的喘不过气来,蹲在办公室失声痛哭,因为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才有意义,甚至会迷茫自己在忙什么,看不到身边一切的幸福与希望。我想把工作做好,于是因为工作放弃了休闲,放弃了与家人的相处,放弃了与朋友的聚会,放弃了自己渴望的那些美好的一切,可是当工作告一段落,下一个接踵而至,我还得一如既往时,我开始想,为什么要舍弃人生中那些那么美好的片段呢?我明明可以早上来的时候给自己先泡杯茶,工作之余可以去做些其他,周末应该约上朋友出游……或许会是另一翻风景。
八月,耄耋之年的人们同学聚会,他们收集了所有四十年前的老照片,边看边流泪,唏嘘不已,感慨时间的流逝和容颜的老去,回到母校,虽已经找不到当面的影子,坐在教室也是那样的欢心雀跃,唱着当面的歌曲,在黑板上这下每一个人的名字,恋恋不舍,有人说,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四十年前的校园生活,那时生活多么美好,忍饥挨饿的四十年前,此刻回想却那么美好,那么乘着还有现在何不尽情享受这些美好的片段呢?
中午,陪小朋友吃饭,约好陪她看电影,她围着我不停的转,给我看她的新鞋子,不停的说学校的和她自己的趣事,吃饭时贴心的给大家舀汤,夹菜,嫣然一个小大人,这些不都是人生美好的时刻吗?为什么非要等到孩子大了,我们退休了,有钱了……才去貌似正式的做那些我们觉得美好的事情呢。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片段的集合,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那么何不抓住现在的,这一路,风景很美,花香正浓,只是呼啸的风声和人世的喧闹蒙蔽了我们,耳目清净,细心观赏,尽情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