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敏感”爱生气的性格,修心3年后,我彻底改变了

文    //    沙乌

(这是学员写的第165篇文章)

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内心无限感慨,恍然间已经3个春秋了啊。

大家好,我是沙乌。

2022年跟随涔汐老师修心,生活虽未曾有轰轰烈烈的巨变,但我却在日复一日的觉察与沉淀中,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自我蜕变。


修心之前,我是典型的“内耗型人格”——自卑、敏感、焦躁如影随形,懦弱、狭隘刻进了骨子里,尤其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

同事一句无心之言,能让我辗转反侧半日;领导稍加责备,我便忍不住摆脸色、抹眼泪,整日心神不宁;与家人争执后,我必是怒吼相向,再冷战僵持,不肯退让半步;孩子偶尔调皮,也会被我下意识动手教训; 刷到朋友圈他人的光鲜生活,嫉妒与失落便会瞬间淹没自己……

那时的我,像被一层晦暗的阴霾笼罩,负能量缠身,事事碰壁。

我曾以为,这样的人生早已定格,直到寒梅傲雪学长推荐了涔汐老师的修心课程。

初听课程,老师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句句戳中我的心坎,我才猛然醒悟:

所有的不如意,根源都在我的内心;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认知的偏差。

而老师的课程,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管理情绪、收获幸福的大门。


我的蜕变1:情绪从“被动失控”到“主动掌控”

修心前,我完全是情绪的奴隶。

孩子不爱吃饭,我的第一反应是怒吼斥责;堵车迟到,我便一路骂骂咧咧宣泄不满;工作出现失误,要么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要么迁怒于身边的人。

情绪上来的那一刻,头脑仿佛被按下“失控键”,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事后往往追悔莫及。

修心后,我学会了涔汐老师教的“情绪暂停法”,更懂得用“阴阳思维”看待得失。

今年备战高级职称考试,我投入金钱与心血,熬夜刷题才通过笔试,却在评审环节遭遇新政策——新增“聘岗满五年”要求,而我聘岗仅1年,成绩虽保留3年,最终只能看着它作废,待满足条件后重新备考。

换作没有修心前的我,这样的打击足以让我消沉数月,甚至一蹶不振。但这次,我立刻想起涔汐老师的教诲: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地将眼前的困境定义为倒霉,或将顺利的事情视为幸运。很多结果需要时间的沉淀,三五年后回望,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场未能如愿的备考,我虽未拿到证书,却让我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不足,更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处。

这种心态的成长和成熟,远比一本证书更能支撑我在人生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蜕变2:关系,从“向外索取”到“向内滋养”

以前的我,总在关系里“向外求认可、求赞美、求看见”。

希望朋友能记得我的生日,若被忽略,便认定自己不被重视;工作中更是执着于领导的夸奖、同事的认可,一旦事与愿违,便会失落许久。

这种“索取式”的相处模式,让我活得疲惫不堪,心态经常崩溃,也让身边人倍感压力。

修心后,我终于明白涔汐老师说的:

“很多人感到受伤,源于‘你应该为我做什么’的执念。对外界的要求本质是满足私欲,一旦事与愿违,求而不得,负面情绪便会滋生。”

这不就是我曾经的心态吗?

我开始戒掉“理所当然”的期待,学着向内滋养自己,不再纠结朋友是否记得生日,而是主动送上祝福;工作中不再执着他人评价,而是专注把事情做好,结果随缘。

奇妙的是,当我放下索取的执念,反而收获了更松弛的关系,朋友主动分享心事,同事也说和我合作很舒服。

原来,最好的关系从不是“你要满足我”,而是“我能接纳你,亦能做好自己”。

而家庭关系的转变,更是我修心路上最珍贵的馈赠。

从前的我总爱揪着生活里的小事较真,伴侣随手放乱的衣物、忘记回复的消息,都能成为引爆争吵的导火索,常常吵到面红耳赤、冷战数日,家里的氛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在日复一日的修心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换位思考与情绪沉淀,遇到分歧时,我不再急于反驳,而是先静下心听伴侣的想法。

那些我曾以为无法调和的矛盾,竟在平和的沟通中悄然化解。

如今家里再也没有了针锋相对的争执,取而代之的是睡前的轻声闲谈,彼此的眼神里多了理解与包容,这份稳稳的和谐,让家真正变成了温暖的港湾。


蜕变3:生活,从“焦虑未来”到“珍惜当下”

曾经的我,总被未发生的事情裹挟着焦虑:担忧孩子饮食不规律影响成长,焦虑自己跨不过四十岁的门槛,纠结手头积蓄能否应对未知风险……

这些烦恼像一块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我的心头,让我从未真正感受过眼前生活的美好。

下班陪孩子玩耍,我脑子里盘算着未完成的工作;和家人聚餐,我注意力全被手机消息牵绊;甚至睡前,我还在反复琢磨明天的琐事。

我像个不停追赶的旅人,却从未停下脚步欣赏沿途风景。

修心后,我读懂了涔汐老师说的“戒贪知足,方能提升能量频率”。

贪念源于内心的不满足,无论是贪名、贪利、贪未知的保障,只会让人陷入无尽内耗。

我开始学着活在当下:清晨静享一碗热粥的香醇,不再急于刷手机;陪伴孩子时,沉浸于他的欢声笑语,不再觉得是“虚度光阴”;工作时摒弃杂念,全神贯注做好本职。

当我把注意力聚焦于当下,那些莫名的焦虑竟悄悄消散。

生活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修心后的我看待世界的心态——不再执着于不可控的未来,而是珍惜每一个真实的当下。


蜕变4:身心从“病痛缠身”到“通透自在”

修心后,我的身体转变,更让我真切体会到“身心相依”的道理。

曾经的我是亲友眼中名副其实的“药罐子”,换季必感冒、肠胃常年不适,药箱里的瓶瓶罐罐从没断过,整个人总是精神萎靡、疲惫不堪。

后来才明白,长期的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早已悄悄侵蚀了身体健康,成为病痛的隐形导火索。

修心之后,我渐渐放下了执念与内耗,不再为未发生的事忧心,也不再为过往的事纠结,心态变得舒展通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奇妙的是,随着心情愈发平和舒畅,那些困扰多年的小毛病竟慢慢好转,换季时少了病痛的纠缠,肠胃也变得规律健康,连睡眠质量都好了许多。

如今的我精力充沛,既能从容应对工作的忙碌,也能尽情享受生活的闲暇,真正体会到“心宽体健”的通透与自在。


我这3年的蜕变,离不开涔汐老师的悉心指导。

她总能包容万象、穿透表象看本质,教会我:

“索取前先付出,得到后即感恩,日日感恩,夜夜反省,时时精进,念念利他,想拥有爱,先给予爱;想拥有幸福,先给出幸福;想获得成就,先成就别人;不想遭受伤害,先不伤害别人。”

再次感恩涔汐老师,您的教诲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您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向外攀求,而是向内觉察;不是改变别人,而是修正自己;不是攀比贪求,而是当下知足。

如今的我,每日以感恩开启新的一天,以利他净化心念,在点滴积累中,从焦虑内耗中解脱,活出了当下的安宁与喜悦。

我叫沙乌,一个曾经自卑、敏感、暴躁的女子,修心3年让我活成了我梦寐以求智慧的样子。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一个让你增值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