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考的行者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所谓“老教师”来说,我越发觉得只凭借所谓的经验,已远远不够。相反,它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要想成为一名永远优秀的教师,我们就必须时刻不停下学习和思考的脚步。

        纵观我们的语文试卷成绩是喜人的,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字词的掌握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也说明我们在夯实基础方面是十分扎实的。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这些对于一个孩子语文的长远发展是站不住脚的。从试卷中我们也很清楚的认识到孩子们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是薄弱的。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提升孩子们在语言表达、理解感悟等方面的语文素养呢?

在此给大家分享几个策略:

一、用活理念、激活课堂

        无论是我校的分层渐进、四环节八步骤、还是小组合作,都要领悟其精髓,不要为了形式上的运用而运用,不但无实效反而成了禁锢你的枷锁。说到激活课堂,大家会想到合作学习、自主交流,虽然是以学生为自主,但教师不能只做围观者组织者,仍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千万不能走极端。

二、凸显本质、彰显本色

      什么是本色?比如说,语文课上,我们需要“语文之辩”,辩出智慧、辩出语言文字之美。比如我们的课堂提问不能成为问答课,要善于聚焦,聚焦课文重点处、聚焦文本的细节描写,聚焦语言文字的表达。

三、以读为本,读中体悟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却忽视了朗读是最有效的思维。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诱导”,带领他们一次次地在不知不觉中让“读”占鳌头,意味无穷。特别是一些古诗文和经典篇目。读书最是要有情!情从何处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角色换位读出真情。有了真感情,理解和感悟便是水到渠成。

四、精准解读、精妙设计

        准确把握课程本质,用心备课,解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把握好“度”,要先自己阅读文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最后读活。才能使课堂教学既有适当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温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时刻学习在路上、思考在路上、行动在路上,就一定能够呈现出精彩的语文课堂,成就孩子们的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