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母爱如海,而我母亲给我们的爱则像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默默地滋润着我们成长。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只有小学文化,可她身上却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爱。
记得小时候,父亲身体不好,自己做些小的生意,家里和地里的活几乎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每天起大早做饭,喂养鸡、猪,收拾家务,然后下地除草、施肥,直到收割。整天忙忙碌碌,在家和地之间来来回回,就像一阵风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是一个孝顺之人。有几年时间,父亲他们两个人每个星期都要去城里卖一些父亲自己从北京淘来的杂品,每次都3点多赶路,不管春夏秋冬,中午饭都不舍得在外吃上一口,却给爷爷奶奶买上好吃的带回来。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每次赶上改善生活,炖个鸡,我母亲都挑上肉好的,烙肉饼都会选油多的,外表金黄的让我给爷爷奶奶送去。
母亲又是一个心善之人。离我家不远处搬来一位70多岁老太太,每天自己去捡柴生火做饭,儿子给的粮食也是微乎其微,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母亲就经常去给她拿些吃的、用的。夏天遇到街上过来卖冰棍的,也会经常买给她吃。老太太感激地问,为什么对她这个无用的人这么好,母亲和只是淡淡的一句,只要你好一点我的心里就舒服。
母亲还是一个宽厚之人。我们每年都去看两个叔叔,平时叔叔家有事我们都要帮忙。父母从厦门回来,也都是前去看望他们;可几年才赶上一次的春节回来,看过叔叔们后,叔叔及其家的弟弟妹妹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我的父母。我赌气决定下一年我也不去拜访他们了,让他们知道是他们失礼在先。可电话那头的母亲却说,家里就剩两家亲人了,别和他们计较,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家人。我默默无语,此时感到我心胸的狭小,和她对家人的包容。
母亲的人缘很好。收割机械化后,她不再那么劳累,有了闲暇的空档。一到晚上我家成了左邻右舍的根据地,几家人围坐在我家门口,唠唠家常,侃侃大山,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无比快乐。到了冬天则是围坐在我家炕头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一边品尝着母亲给大家的零食一边说说笑笑,此时应是她最轻松的时候。
母亲更是一个隐忍之人。记得初三毕业的一个雨后天,母亲到奶奶家里找我一起去扶被刮倒的玉米苗。奶奶沉着脸一句:“不去,干不了多少活受一样的罪”。当时的我心中暗喜,可以逃避了劳动。母亲听了怯生生的回一句:“只想给我做个伴就行。”随后转身走了,可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却是那么的可怜与无助。多少年来每想起这一幕,我就感到无比的愧疚。
母亲还是我初入人生的明灯。上班后母亲告诉我,发了工资先给我爷爷奶奶买些爱吃的,不用管他们两个,他们享受的日子还长着呢。我结婚时,颠覆了传统的礼节,没要婆家的彩礼,也没让娘陪送嫁妆,可母亲的一句嘱咐:“千万不要和公公婆婆生气打架,那样你再有理也是你的不对。”至今让我谨记在心。
母亲为我和弟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父亲脾气不好,经常冲母亲发脾气。奶奶则像慈禧太后,专横、霸气。一家人只有我可以在她面前随心所欲,而且还对我关爱备至,其他人都得规规矩矩,所以大家对奶奶都敬而畏之,对我母亲这样不善言表的人来说 ,可想而知。可母亲从不抱怨,更不迁怒于我们姐弟,不管多么的不开心,看到我们姐弟两个总是满脸喜悦。在母亲的心里我们两个就是她的一切。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母亲一边做鞋一边还会给我们唱歌讲故事,依然让我们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千言万语诉不尽母亲的好,而我也为自己的年轻无知追悔莫及。
曾记得从老家迁往厦门时,在去机场的一路,母亲一直在哭,当时的我没有安慰一下,还埋怨说:“到那里衣食无忧,儿子儿媳对你们又孝顺,有啥哭的?”现在想想,那是一种故土难离的伤感和与女儿千里相隔的不舍。每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总会一阵阵的酸楚和内疚。
因为是奶奶把我带大,所以习惯了对母亲的爱视而不见。直到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我的心就像被摘走一样。我不顾一切地飞了过去,看着病床上昏迷中的母亲身上插满管子,检验扎得已是满身紫青,遍体鳞伤,此时的我几乎崩溃。抚摸着她的身体,就是这个身躯孕育了我们姐弟,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里;就是这个身躯,为幼小的我们每晚塌干尿湿的地方,让我们安然入睡;就是这个身躯,为我们挡风遮雨,让我们享受着家的温暖和童年的快乐。我轻轻地趴过去,在她额头深深地一吻,此时我才意识到我是多么的爱她,是多么的需要她,又是多么的愧对她。我捧过母亲的脸,俯下身子在她耳边悄悄地说:“妈,我爱你!我真的舍不得你!”这一句凝聚了女儿这么多年来对母亲付出的疼惜。
母亲走了,走得是那么得安详,而给我留下的却是“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这种撕心裂肺的痛!母亲走了,带着对儿女的不舍与牵挂。母亲走了,可她的身教依然感染着、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影响着我们……就像是溪水,流淌到我们的心里,渗透到我们的骨髓里。
母亲的爱我们无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