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回不去的年味

在城市,在年前除了归乡的人潮拥挤以外,丝毫看不出有过年的气氛。加上市区禁烟花爆竹,也只能听见从遥远郊区传来零星鞭炮声,这样的夜晚少了点年味,按说会多一丝宁静。

脑子却诚实地开始回味以前在老家过年的氛围。那时过年的节奏从腊月初就开始了,随着年底的临近,年味愈加浓郁,尤其过了腊月二十,连一向宁静的夜晚也被捣米粉的石碓打破。石碓的碓头在石臼起起落落,那节奏的声音传出很远。

年前的重头戏是小年,捣米粉是为小年和过年准备的。因为小年这天有一个浓重的祭祀活动——祭灶王爷。

记得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吃过晚饭,母亲会在收拾一切家务后,开始制作祭灶神的粿,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热热乎乎的粿,上天汇报主人家的一切情况。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得让他吃得热乎些再出发。

做粿用的米一定要用新梗米,不然表示主人对灶王爷不尊敬或没诚心。米粉用快开的水搅拌,揉匀,静置。接下来开始生火烧锅,为蒸粿做准备。等灶里的火稳定,开始把粉团揉成长条,摘成汤圆大小的粉团,揉圆揉油,一颗颗放在蒸屉上堆成小山包状,外围围一圈月饼般大小的米粿。这一步完成后,放上锅大火烧,大概二十分钟左右,随着蒸汽的升腾,飘来扑鼻的浓郁米香味,母亲便宣布米粿熟了。

接下来就是父亲登场,开始祭灶神。父亲每次都会有条不紊的做着每一个步骤。先是拿出热气腾腾的米粿,还有为灶王爷准备好的纸衣服,一串小鞭炮,三个大炮仗等等,按传统习俗“一炉火,一隆烟,三个炮仗”送灶王爷上青天。

祭灶神时,父亲特别小心翼翼,不苟言笑的,他怕不真诚的结果,灶王爷上天后可能不会为我们家美言,那样的话来年好运就不会降临我们家。所以无论是送灶王爷还是迎灶王爷,父亲自己毕恭毕敬也要求我们同样如此。这大概是老父亲一直希望神灵保佑我们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才如此虔诚的缘故吧。

如今呆外面多年,远离了那种对一切都用浓重的仪式去祈福,对天地万物都无比敬畏的氛围,心里无比怀念。但是那些美好瞬间只能留在心里回味,再也回不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端午节,印象最深的还是2009年。妈做了很多油食,包好很多粽子,让我和震哥回老家给爷爷送。就在这一年,爷爷过完...
    爱笑的鱼521阅读 2,801评论 0 0
  • 教师改变,学生才会变得更好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鹰潭余江四小 祝江丽 谈到课堂革命,有点担忧,更多的是害怕,...
    微笑着生活一一秀琴阅读 4,057评论 0 1
  • 那种爱情只能有一次 文:相遇那天/夏诗琪 许多人都给我说他不喜欢我 — 可我从来都不信别人说的,我只信我自己感觉到...
    夏诗琪阅读 3,558评论 0 0
  • 拖延症患者,从来都是奴隶,先是懒惰的奴隶,后是恐惧的奴隶。嗯,如果不做恐惧的奴隶,就是彻底“死亡”了。 很多事情,...
    一棵荒草阅读 3,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