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从大一到现在,去图书馆借了不少书籍来看,估计十五本左右吧,好多也忘了名字。其中体裁各种各样,有散文,有传记,还有张爱玲、三毛的爱情小说,这两位女作家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她们的作品大多是对爱情的理解和剖析,很深刻,也建议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去阅读一下她们的作品。这两个人物的故事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她们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情的文章,肯定是经历过很多坎坷的,不然我想写不出来这么好的作品,所以也更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含义。
说到外国名著,我最钟爱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其中大多是属于讽刺小说,他所刻画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很丰满,爱憎分明,把人性描写的很真实。同时他的作品很多结局是悲剧,我看过的有一篇貌似是写的女儿为了钱抛弃自己的父亲,最后自己也惨淡收场。在我看来这情节挺悲哀的不过也是意料之中。
另外印象中记得自己借了一本外国小说名叫《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英文版的,虽然带有中文的翻译,很多句子我也没能理解过来,也许我的阅读理解水平还有待提高吧!所以那本书我也只是粗略地看了看目录和其中的部分文章,但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读的那些小说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小说情节的好奇心吧!作为一个读者,如果连好奇心都没有了,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不同的人,读书的作用也因人而异,有的人是为了怡情,也有的是为了修身养性,也有的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但是不管怎么样,开卷总是有益的。也总能学到一些东西,让心情愉悦。
何况在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能有阅读的意识还是值得鼓励的。对于自己而言,阅读没有任何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生活,就应该有思考,这是我个人的见解。
只是我很少写读后感或者书评,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慢慢地去消化,以至于面对一些问题还是会迷茫,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我建议大家每次读完一本书,应该总结一下自己获得了什么,随便写下自己的感受,才不会过了些日子就把读过的书忘得一干二净了。
目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很充裕,按理说应该是有大量的时间阅读的,而据我观察,很多高校的大学生们去图书馆呆的时间几乎很少,除非为了考证或者准备期末考试而复习的比较多。
保持读书的习惯真的很重要,首先,有句古话说的好,学到老活到老。人在世上活着,学习就是我们的天职,不管学什么,态度很重要,学不学的懂是一回事,愿不愿意学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多数人没有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绩,究其原因,是读书习惯的培养不到位,真正的能力应该是一个认知加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安静的心很重要,只要心静下来了,目标清晰了,什么事情都好办。虽然我也正经历着大二阶段学不懂专业课以及怎么过六级拿个证书的焦虑心情,但焦虑终究是没用的,不如做好当下该做的事,充实每天的生活,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发展各种爱好,唱歌跳舞,学习穿衣搭配,瑜伽以及热爱的某项运动,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想要的东西便去争取,就算得不到也没有遗憾。
如果没有钱去喜欢的地方旅行就多读书提升自己内涵,或者学习一些将来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ps,摄影,制作海报等等,都是可取的。
对于感情我想说的是,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不要谈恋爱,没必要为了恋爱而恋爱。除非你遇到一个很喜欢的人,他不算优秀,但是督促你变得优秀,而且你们在一起能互相影响共同进步,那就大胆去追。
但总的来说,人,总要为自己活一次。
我的看法是,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选择了就不必后悔,不管结果如何,努力过就好,那些得不到的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不管好的坏的,我们经历过的种种都是我们的财富,不必感伤,也不必缅怀,未来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