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觉得自己不够积极不够努力,最懒的一种方法弥补这种愧疚就是读书
这本身虽说名字挺新颖 可其实还是换了个名字的旧文。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和自己想到的
作者很实诚,没有夸夸奇谈高高在上指点人生。这是我喜欢的,这世上没谁有资格给别人指点教化(仔细观察那种人与其说是帮助后人,不如说是在满足自己心里需求)
如果没记错,古典和本文作者李笑来都是新东方出身离职后开始写书。他们的书不能算是绝对精要,但都分享了些又受用接地气的大实话。这让我对新东方挺好奇 想知道那是怎样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本书,俞敏洪有写序。倘若我离职后写书请老东家写序推荐,他会怎么想呢?我不知道。很多人离职后并不愿意和前公司保持良好关系。这一点也是我好奇的。
我喜欢李笑来的一个观点:时间是没办法管理的,可以管理的只是我们自己用时间的方式。
他提到心智模式,我很认同。我也有类似观点 即,人和人本质的不同是 把有限的精力经营在什么地方上。一些起点高的(家里有背景或者教育有方的)下一代会更少走弯路把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欢乐颂》里李绡萧把精力用来谈生意,关雎儿在辛苦加班为能不能通过实习期努力拼搏。她们的收益不同,是因为谁比谁付出少么,未必。很遗憾,很多时候大家初入社会的平台不一样,某种角度上来说的确不公平。平台不一样会造就心智模式不一样(mind)。不过另一个好消息是平台不是构成心智模式的唯一要素,这就看个人在后天的运气和悟性了。比如周边生活蛮常见的 婆媳矛盾(要命的婆媳矛盾,十个女人八个都闹心啊)有些会沉溺其中 事事不顺挣扎抱怨或隐忍抗议,反正最后光从脸就猜个大概;但也有一些能躲过这场“浩劫”活的鲜活的,如果不是最终成为朋友 很难想象她们遭遇的并不比前者少啊。无非是,她们把精力用在了哪里。
(想起有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我不喜欢这书仅仅是因为名字。哪有人没有抱怨 没有负能量需要宣泄的呢。人需要的无非是不沉溺在负面事件了,无论东南西北风怎么吹 该做什么做什么 别太影响自己的效率就是了)
那么,那些地方值得投入精力呢?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说说自己摸索的一点体会:
1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事。这一类可能辛苦,但是值得。比如机缘巧合赶上三伏天 突击考了个驾照,比如我喜欢通过写文字梳理思绪,比如及时问候好友看看需不需要提供帮助。
2(作为对第一点的补充特意拉出来说)健身。这个世界啊,说白了能和自己相伴到最后的只有身体。还得使唤它好多年了,可不得对它好一点。谁都不想临了了它消极怠工或者闹罢工,平时研究下让它吃好一点 多健身。
3 哄自己开心的事。这类不辛苦,但是常被忽略。主流文化总标榜那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事实上只有自己开心了,大脑才愿意配合躯体 身体力行的完成目标啊。而且自己活得开心了神采奕奕了 给人添堵的几率就少了 更容易有好运啊(同样是路上陌生人的求助,我们更愿意帮助笑盈盈的而非满目疮痍苦瓜脸的 对不对)反正咯 我自己是会在苦x一段时间后会去郊游 计划赶不上变化至少要腾点时间出去散步晒太阳。
4 (对于上一点的一个补充 比较重要拉出来说)培养自己的爱好,是真的自己喜欢的 不用显示给任何人也能从中找到快乐的。人啊 总有很多不如意,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不知道该找哪个朋友倾诉,这时候必须有一些爱好哄自己开心下,帮助自己暂时跳出阴霾。
哪些不值得耗精力呢?
1跟人吵架。生活中遇到冲突(除非要捍卫权益又没其它更好办法)忍一点让一点没啥,有那精力盘算下近期的事务是不是打理好了 还是可以向谁讨教建议。(网上掐架也没意思,咱都非圣贤,对方不认可自己观点也不是啥大事儿 这世界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力。)
2沉溺游戏,手机,电视。前文说 我同意每天都哄大脑开心,但不表示要把脑子惯坏。那些东西大概得叫做精神鸦片了吧 任何成瘾的都是会左右我们正常生活的
3长期需要加班的工作。为事业付出没错,只是有时我们分不清是事业还是工作。长期加班很可能是方法不对或者企业文化所致,它们会令你思维局限最终沦为一颗(可有可无的)螺丝钉。人 总得留足一定精力保持头脑清醒,不然会恶性循环,越活越没社会竞争力。
4一些烂关系。远离那些玩道德绑架的亲朋好友;以及情感中总感觉不舒服的人也需要警惕。很多时候我们碍于沉没成本舍不得放手,可越不早点放手成本越沉重啊,很多年后终究有一天发现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像凡人一样很难改变和感化,有那精力还不如早点改弦更张。
《把时间做朋友》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是关于识破成功学的谎言的。关于成功学,年轻时候我们很热衷,现在看来总觉得哪哪儿不对劲。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那样一路跟着成功学走来的同伴们,也没见几个成功的呀。 该书是目前我看到对成功学鸡汤书分析非常有理有据的 亲们有空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重要的事值得慢慢做。”我同意,越是一上来特强目标 给自己很大重任的 通常坚持不了两天就放弃。因为任务重的你凭一腔热忱坚持个几天没问题,时间一长会发现困难重重 因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块时间是空闲的,前几天你能空出来无非是挤掉了很做可做可不做的“日常事务”,他们被挤压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生抗议的。记得好早前我参加字幕组翻译美剧,前辈也这么说:“千万不要一下子占有太多时间,千万不要影响正常生活”
如果不想三分钟吃个胖子 比如慢慢去做吧。嗯 比如我最近开始画画 那就慢慢画呗。画成啥不强求,只要每天有动笔就行。放上十年八载 万一这只小蜗牛还取得了一点成绩呢。
(今天就写到这儿啦……以后想到再补充……不知道就这个话题亲们有怎样感触感想 我们一起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