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朋友圈,发现有学生家长发表状态,说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做了一个手工的花,来纪念今天的母亲节。尽管只是一朵手工花,但看的出来这位母亲难以掩饰的满足和欣慰。
于是,我在家长微信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母亲节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每天都应该孝顺我们的母亲,而不是只局限于今天。现在的社会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不孝顺父母的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做父母的在对待自己的老人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很快就有家长回复表示认同。
今天早上在大街上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位老人坐在地上,背靠着路边的电线杆,他的面前摆放着各种手工做成的小笤帚。这东西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家里是用来刷大锅的。可是,现在的城市里,还在用大锅的家庭恐怕已经没有了。所以,由此可见,这位老人的商品是很难有销路的。
我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但是觉得有必要回来一趟去支持一下他的生意。我问老人,这东西怎么卖?他慢慢的坐起来,用手指着面前的小笤帚分别给我说,这是四元一把,这是三元一把,这是两元一把。他怕我没有听清楚,又很仔细的给我说了一遍。最后,我挑了一个两元的,把口袋中买早餐剩余的八块钱叠起来递给了他,然后迅速的扭头走开了。
今天下午,我把卖笤帚大爷的事给学生们说了后,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早上七点多就蹲在路边卖东西?”
有学生回答:“估计是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吧?要不然,这么大岁数了,他也不至于会这样。”
有学生说:“可能是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孝顺,也可能是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能力。”
也有学生说:“恐怕他不是国家干部,或者退休工人,否则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我总结道:“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自力更生,我们恐怕难以知晓。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我们将来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让自己的父母再有类似的遭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这句简短的问答说出了一个朴素且真实的道理。结合我自己的经历,父亲过世这五年来,尽管我从县城到市区上班,距离家远了,但是我一直保持着每周末都回家,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给母亲打电话的习惯。并且隔三差五的要给母亲一些钱,来维持家里的开支,从来没有让她因为手里没有钱而为难过,就像我小时候她对待我一样。
我这样做似乎看起来已经也很孝顺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只是做到了孝,但是却不能一直做到顺。有时候,我还会因为家里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对着母亲吵一顿。当时的母亲是肯定一声不吭的,就像小时候犯错误的我一样。尽管,我事后总是很后悔,觉得这样做实在是不该,但有时候还是难以控制自己不去发脾气。
下午从学校回来,没有经过县城,就什么都没有买。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我和妻子一起到县城买了一些母亲喜欢吃的时令水果。买回来以后,尽管她说,现在太贵了,不应该买。但是,我心里明白,她是欣慰的,因为她儿子愿意为了她花钱。可是,我这样就心安理得了吗?不!我知道我能够做的还有很多。
我曾经不只一次的思考过一个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但是,为什么孩子对待父母时却总是做不到这般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