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充分体验然后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特别羡慕我的母亲,虽然她读书不多,但她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却比我多很多。她看到路边或者山上有什么样的植物,就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能不能吃。可是我却不知道,我父亲也不知道。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假如她在荒郊野岭迷路了,那么她一定能生存下去。

这样说话的底气真的不是吹牛,楼下邻居种的菜,刚发了幼苗,她就知道种的是什么。如果不是她童年时在院子里帮我的姥姥、姥爷种过菜,喂过鸡,养过鹅,她怎么会认识那么多东西呢?我为什么不认识?还不是因为童年时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

以前只知道闷头读书,现在不同了,我越来越觉得应该增加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就如同《童年清单》这本书中写的:“如何利用多种资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这是我们成人已经久久荒废的能力。”

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真正的认知概念向来是与个人的亲身经历、社会经验以及客观世界紧密相关的。”同样的事情,父母对孩子讲,远不如让孩子亲自去体验效果更好。好比学习急救知识,哪怕是一个成年人,如果只是在现场观看急救人员如何抢救发生心梗的病人,而不是亲自上场去实践的话,即使看了也多半会忘,或者动作达不到标准。

那么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什么?书中研究者经过对德国学者、科学家、小商贩、移民、父母、教师等150人的两次访谈整理出来的“69条童年体验的清单”,就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每一项体验,就好比给孩子的人生打开一扇窗,给他的世界里照进一束光,这光能点亮他的心灯,让他认识自己,从而了解自己,进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被父母赶着跑,比如上早教,刚上了幼儿园,又开始学英语,学乐器,学舞蹈等等等等,父母生怕孩子被别人落下,仿佛孩子的人生只有这些东西,永远都是在追赶别人,却没有学会对世界的认知。而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其实,教育的点滴就藏在“认识”、“感受”、“体验”、“回忆”、“重复”、“享受”中,每个阶段的儿童有相同点,但孩子与孩子之间又各有各的不同。让孩子在自然养育下,懂得自己对家人、对世界的重要性,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他的人生也会更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犯贱:人的本性 文/张知道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斯德哥尔摩症,最近看《犯罪心理》总会看到这个症状。其实这应该算是一种...
    张知道阅读 1,981评论 0 1
  • 前几天,我去海南了。我坐在候机厅的椅子上。原本七点就能出发,飞机晚点到九点,又拖,拖到了11点,终于可以登...
    艾利克斯诺阅读 479评论 0 2
  • 今天吃早餐时看了一眼用来垫桌子的这张报纸,立马想放下碗筷换鞋想去买彩票。 妈妈问我不吃早餐出去干嘛?我说买彩票。 ...
    JODYLAU阅读 548评论 0 1
  • 从出生到死亡,男性一辈子不断通过各种仪式和表演来证明自己真是条汉子。而女性也永无宁日,必须不断说服自己和其他人自己...
    HELLO派阅读 4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