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
艳子来上海了,一家三口去玩迪士尼。
艳子是我初中同学,学霸。我也不知道我和艳子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她成绩拔尖,我成绩扫尾;她住在城市,我住在乡村;她是万人瞩目的焦点,我就算在班上消失几天也无人得知。但我们就是很好,每年暑假我都可以在她家住上一阵子的那种好。
初中毕业后,我们各奔前程。她去了合肥铁道学校,我留在县城上了师范。她没有选择读高中,我一直都觉得遗憾。
那时交通还没现在这么便捷,合肥听上去是那么那么遥远。15岁的艳子只身一人就去了那座城,经历了埋头苦读,留校,读研,然后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最后完全融入那座城市。
记得读书那阵,我们常常书信往来。收到艳子那满是墨香的来信,是我最期待最兴奋的事。
艳子的来信,总是带给我温暖和力量。她真的就像一盏明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的悲伤、迷茫、痛苦因为艳子的存在而变得那么淡那么淡。
我们在信中尽情地诉苦乐说悲喜。每次收信读信后,我也会留一个刚好的时间,计较一个特定的环境,选一张精美的信纸给她回信。回信时总是写写停停,边想边写,边写边想,字斟句酌,想尽其所能地再现生活在她家乡的那个自己和那些故事。写完信后再想象她读信的样子,然后才仔细地折好信笺,把美好的感觉、沉甸甸的心思封进信封,投进绿色的邮筒。有时候,我还会在信纸里夹上十元二十元钞票,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寄这个,反正就是想寄给她,寄的时候欢欣鼓舞的,小心脏会怦怦地跳。那时候我每月的生活费是30元。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不善交往,对打理人际关系内心充满恐惧。很多时候,都习惯跟自己相处。但是,回过头看,在每个阶段其实都收获了几个走心的朋友。艳子就是。
那天跟女儿聊到“朋友”,她说:“我的朋友其实就两类,一种是能带给我正能量的朋友,这种朋友我愿意为他们花时间花精力的;另一类是可以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的朋友,跟他们在一起,你千万不要谈学习谈理想,耍高兴就好。但这类朋友我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
“那联系少了,会不会就淡了?”我问。
“淡了就淡了呗,失去了又不可惜。”
嗯,有点道理。
艳子就是女儿说的能带来正能量的朋友。记得那时每逢假期,我们总想东奔西跑,艳子则是安静地呆在父母身边,每天买菜烧饭陪父母散步聊天;面对一群不思上进的中专生,她总是充满激情地备好每一堂课试着去唤醒他们;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把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上半年的一个周末小两口飞到重庆投资了一套房,好像赚了不少。
生活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而她一开始就好像明白了。也许她并不知道她一直影响着我,但我知道。
像艳子这样的好朋友,我身边有,千里之外也有。在一起时,大家很放松很舒服;就算多久不联系,再见面时依然亲切如初,一点都不尴尬。
好朋友,好珍贵。